衝陽穴 - 會原、趺陽、衛陽、會源 - 針灸穴位

冲阳,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会原、趺阳、卫阳、会源。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足背,第2跖骨基底部与中间楔状骨关节处,可触及足背动脉。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2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主治胃痛、口眼歪斜、癫狂痫、足痿无力。直刺0.3-0.5寸。

名詞釋義

衝,衝動也;陽,指足背處。穴在足背高處,有動脈衝動應手,故名衝陽。

功能作用

清瀉胃熱,鎮驚安神,祛風活絡。

定位

位於足背,第2蹠骨基底部與中間楔狀骨關節處,可觸及足背動脈。

解剖

在趾長伸肌腱外側。有足背動、靜脈及足背靜脈網。當腓淺神經的足背內側皮神經第2支本幹處,深層為腓深神經。

詳細主治

1、胃痛。2、口眼歪斜。3、癲狂癇。4、足痿無力。

詳細操作

仰臥或正坐,於足背的最高處,距陷谷穴3寸,當足背動脈搏動處取穴。直刺0.3-0.5寸。針刺時避開動脈。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1、現代常用於治療胃痛、食慾不振、頭痛、面癱、牙痛、齒齦炎、足背痛、瘧疾、精神病、癲癇、熱病、下肢疼或麻痺、足關節炎等。2、現代研究,有報道針刺衝陽穴,在X線下觀察可見胃蠕動減慢。針刺衝陽穴,可引起心率減慢,增強心肌收縮力,在心電圖上可看到P波、R波、P-R間期、Q-T間期的持續延長,但不十分顯著。

配伍

1、配曲池穴治肘中痛。2、配人中穴、太淵穴、呂細穴治上牙痛。3、配風府穴、大椎穴、陶道穴、太淵穴、間使穴、合谷穴等治瘧疾。4、配神門穴、後溪穴治發狂穴、登高而歌,棄衣而走。5、配地倉穴治偏風口喎。6、配足三里穴、僕參穴、飛揚穴、復溜穴、完骨穴治足痿無力。7、配臨泣穴、俠溪穴、足十宣穴治足跗發熱穴、五指節痛。

相關論述

1、《針灸大成》:“主偏風口眼喎,跗腫,齒齲,發寒熱,腹堅大,不嗜食,傷寒病振寒而欠,久狂,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足緩履不收,身前痛。”2、《備急千金要方》:“衝陽、三里、僕參、飛揚、復溜、完骨主足痿失履不收。”3、《醫經理解》:“衝陽,陽之衝,故動脈獨大,在足跗上五寸高骨間動脈,去陷谷二寸。”4、《針灸甲乙經》 :“在足趺上五寸骨間動脈上,去陷谷三寸。”5、《醫宗金鑑》:“從解溪下行足跗上,即腳面也,高骨間動脈。”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