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餘炭 - 中藥材

血余炭,中药名。为人科健康人头发制成的炭化物。具有化瘀止血,养阴利尿的功效。主治瘀血阻滞的出血证及小便不利等。

功效作用

功能

化瘀止血,養陰利尿。

主治

1、主治瘀血阻滯的出血證及小便不利等。

2、西醫診為拔牙後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黏膜下出血等屬瘀血阻滯,血不歸經的出血,血尿、腎炎屬瘀血阻滯、小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研末,每次1.5-3g。外用:研末摻中油調、熬膏塗敷。

注意事項

胃弱者慎服。

化學成分

血餘炭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優質蛋白,含水分12%-15%,脂肪3.5%-5.8%,氮17.4%,硫5.0%,灰分0.3%;灰分中含鈣、鉀、鋅、銅、鐵、錳、砷;有機質中主要含胱氨酸,以及硫氨基酸與不含硫氨基酸組成的頭髮黑色素。

藥理作用

1、對血液系統的影響:能明顯縮短出、凝血時間。

2、抗菌作用:血餘炭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甲型副傷寒桿菌及福氏痢疾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3、利尿作用:有利尿作用。

毒理作用

小鼠,血餘炭水煎液灌胃,LD50為90.90g/kg(生藥),腹腔注射LD50為26.18/kg;血餘炭醇提取液灌胃,LD50為109.27g/kg,腹腔注射為22.67g/kg。頭髮水煎液及頭髮醇提取液,灌胃或腹腔注射1000g/kg,均未見動物死亡,表明頭髮製劑毒性小,而炮製後毒性增加。

相關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主五癃,關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療小兒癇,大人痙。2、《醫學衷中參西錄》:血餘者,發也,不煅則其質不化,故必煅為炭然後入藥。其效能化瘀血、生新血有似三七,故善治吐血、衄血。而常服之又可治勞瘵,因勞瘵之人,其血必虛而且瘀,故《金匱》謂之血痺虛勞。”“其化瘀之力,又善治血痺,是以久久服之,自能奏效。血餘能化瘀血、生新血,使血管流通最有斯效。其化瘀生新之力,又善治大便下血腥臭,腸中腐爛及女子月信閉塞,不以時至。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咳血、吐血,常與花蕊石、三七同用,如化血丹(《醫學衷中參西錄》)。

2、治血淋,配蒲黃、生地、赤茯苓、甘草,水煎服如《赤水玄珠》。

3、治便血,可配地榆、槐花等同用,如三灰散(《類證治裁》)。

4、治崩漏,可單用本品,與酒和服。

5、治小便不利,常與滑石、白魚同用,如滑石白魚散(《金匱要略》)。

相關配伍

1、血餘炭配冰片:血餘炭具有止血化瘀的功效,對於瘡瘍潰破,久不收口,能止血生肌;冰片有清熱解毒、去腐生肌、祛溼斂瘡功能。兩者協同有很好的收斂作用。兩藥伍用,可增強收斂生肌作用。適用於瘡面潰爛,久不收口之證。

2、血餘炭配滑石:滑石清熱祛暑,滲溼利尿;血餘炭止血化瘀、補陰利尿。二藥相配,適用於清熱祛暑,止血利尿。

3血餘炭配薏苡仁:血餘炭化瘀止血,補陰利尿;薏苡仁利水滲溼,清肺排膿,健脾止瀉,除痺。二藥配伍,化瘀止血,清利溼熱,通利小便,使邪有出路,以防砂石積聚,痼疾復發。適用於各種結石治癒之後可以鞏固療效。

4、血餘炭配烏梅:血餘炭味苦性溫,收斂止血,化瘀利尿;烏梅酸澀,斂腸止瀉,和胃生津,止咳止血。二藥配伍使用,有養胃生津,散瘀止血,澀腸止瀉之功。

5血餘炭配車前子:血餘炭祛瘀生新,散瘀止血,補真陰,利小便;車前子甘寒滑利,性專降洩,滲溼瀉熱,通利小便。二藥配伍,一補一利,相互制約,相互為用,化瘀消腫。適用於尿少、尿痛、尿赤、小便帶血、洩瀉、痢疾及急性腎炎等。

相關藥品

婦良片、湛江蟾蜍膏、京萬紅。

相關方劑

發灰散(《醫宗金鑑》)、百草血餘棕灰散(《醫學從眾錄》)、貝葉膏(《外科大成》)、滑石白魚散(《金匱要略》)。

藥膳食療

蓮藕血餘湯:

1、功效:涼血止血。適用於肺熱上蒸所致的鼻出血。

2、原材料:蓮藕500g,白糖120g,血餘炭5g。

3、做法:將蓮藕洗淨切片,放入鍋中,加入血餘炭一起熬煮30分鐘左右起鍋前依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白糖即可。

4、用法:吃藕喝湯,每日1劑,連服3-4劑。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將集到的頭髮,用鹼水洗淨汙垢後,再用清水洗淨,撈出曬乾。然後放置於煅鍋內,上面再覆蓋上同樣大小的鍋,兩鍋之間的縫隙用黃泥封嚴,在上面鍋底上貼上一張白紙,加熱煅燒至白紙呈焦黃色,經冷卻後取出即成。

炮製方法

取頭髮,除去雜質,用稀鹼水洗去油垢,漂淨,乾燥後置鍋內,上蓋一個口徑較小的鍋,兩鍋接合處用鹽泥封固,上壓重物。蓋鍋底部貼一白紙條,或入幾粒大米,用武火加熱,煅至白紙或大米呈焦黃色,離火,待涼後取出,剁成小塊。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置乾燥處防潮。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烏黑光亮,表面有多數細孔,如海綿狀。質輕,質脆易斷,斷面蜂窩狀。用火燒之有焦發氣,味苦。

飲片性狀

參見藥材性狀。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