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根 - 中藥材

麻根,中药名。为桑科大麻属植物大麻 Cannabis sativa L.的根。具有散瘀,止血,通淋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难产,胞衣不下,血崩,淋证,带下。

功效作用

功能

散瘀,止血,通淋。

主治

跌打損傷,難產,胞衣不下,血崩,淋證,帶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或搗汁,9-15g。

化學成分

含生物鹼類成分:大麻鹼,脫水大麻鹼,膽鹼,神經鹼。甾醇類成分:5a-麥角甾-3-酮,5a豆甾-3酮,菜油甾醇,豆甾醇,5β-豆甾-22-烯3-酮,豆甾-4-烯-3-酮,菜油甾-4烯-3-酮,豆甾-4,22二烯-3-酮,豆甾-5-烯-3β-醇7-酮,菜油甾-5-烯3β-醇7-酮,5,22-豆甾二烯-3β-醇-7-酮,β-谷甾醇,30-去甲-9,19-環羊毛甾醇-24-亞甲基-3β-乙酸酯。另含大麻環醚萜酚,無羈萜,表無羈萜醇,葛縷酮,二氫葛縷酮,4-羥基苯甲酸鹽,甲基羥基苯甲酸鹽。

相關論述

1、《本草經集註》:“主瘀血,石淋。”

2、《新修本草》:“主產難,胞衣不出,破血壅脹,帶下,崩中不止。”

3、《本草匯言》:“活瘀血,通小便。”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金瘡中風,骨痛不可忍,或墮墜打損,有瘀血在心腹,令人脹滿短氣:大麻根、葉無問多少,搗研,絞取汁,飲三合至四合。無青者,以於者煎取汁服。(《聖濟總錄》麻根飲)

2、治妊娠令易產:大麻根三莖,水一升,煎取半升,頓服。立產。胎衣不下,服之亦下。(《新續十全方》)

3、治淋下血:麻根十枚,水五升,煮取二升,一服,血止。(《肘後方》)

4、治熱病,小便不通,淋瀝如血:大麻根二兩,亂髮灰二錢。先將麻根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下亂髮灰,調令勻,頓服。(《聖惠方》)

5、治尿床:大麻根皮三升(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去滓,分二服,小兒減之。(《醫心方》引《新錄方》)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挖,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桑科大麻屬植物大麻。

形態特徵

年生草本,高1-3m。莖直立,表面有縱溝,密被短柔毛,皮層富纖維,基部木質化。掌狀葉互生或下部對生,全裂,裂片3-11,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兩端漸尖,邊緣具粗鋸齒,上面深綠色,有粗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氈毛;葉柄長4-15cm,被短綿毛;托葉小,離生,披針形。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為疏散的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雄花具花被片5;雄蕊5,花絲細長,花葯大;雌花簇生於葉腋,綠黃色,每朵花外面有卵形苞;花被小,膜質;雌蕊1;子房圓球形,花柱呈二歧。瘦果卵圓形質硬,灰褐色,有細網狀紋,為宿存的黃褐色苞片所包裹。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

生長環境

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也有半野生。

生長見習

喜溫暖溼潤氣候,幼苗期能耐-5--3℃霜凍,生長適宜溫度為19-23℃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黏質壤土栽培為宜。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選生長健壯、結實多的雌株割下果枝,曬乾,脫粒,備用。春季3-4月播種。穴播:按行株距30cm×30cm開穴,每穴播種子10粒左右;條播:按行株距45cm×60cm開溝,將種子均勻播入,覆土,蓋草木灰一層。播後7-10天出苗。

病蟲防治

病害有菌核病,用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噴射;霜黴病用多菌靈防治;還有立枯病、斑點病等為害。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