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複方磺胺二甲嘧啶散 - 西藥
小儿复方磺胺二甲嘧啶散,西药名。为抗菌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肠炎、耳炎、结膜炎、疮疖、脓肿。
成分
本品為複方製劑,其組份為磺胺二甲嘧啶、磺胺脒、碳酸氫鈉。
性狀
本品為白色、類白色或微黃色粉末。
適應症
本品用於上呼吸道感染、腸炎、耳炎、結膜炎、瘡癤、膿腫。
規格
每包含磺胺二甲嘧啶0.15g,磺胺脒0.1g,碳酸氫鈉0.1g。
用法用量
口服,未滿1歲半包;1-2歲1包;3-5歲1包半;6-8歲2包;9-12歲2包半,一日4次,首次加倍服用。
不良反應
1、過敏反應較為常見。可表現為藥疹,嚴重者可發生滲出性多形紅斑、剝脫性皮炎和大皰表皮解萎縮性皮炎等;也有表現為光敏反應、藥物熱、關節及肌肉疼痛、發熱等血清樣反應。 2、中性粒細胞減少或缺乏症、血小板減少症及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可表現為咽痛、發熱、蒼白和出血傾向。 3、溶血性貧血及血紅蛋白尿。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患者應用磺胺藥後易發生,在新生兒和小兒中較成人為多見。 4、高膽紅素血癥和新生兒核黃疸。由於磺胺藥與膽紅素競爭蛋白結合部位,可導致遊離膽紅素增高。新生兒肝功能不完善,故較易發生高膽紅素血癥和新生兒黃疸,偶可發生核黃疸。 5、肝臟損害。可發生黃疸、肝功能減退,嚴重者可發生急性肝壞死。 6、腎臟損害。可發生結晶尿、血尿和管型尿,偶有患者發生間質性腎炎或腎小管壞死等嚴重不良反應。 7、噁心、嘔吐、胃納減退、腹瀉、頭痛、乏力等。一般症狀輕微,不影響繼續用藥。偶有患者發生艱難梭菌腸炎,此時需停藥。 8、甲狀腺腫大及功能減退偶有發生。 9、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反應偶可發生,表現為精神錯亂、定向力障礙、幻覺、欣快感或抑鬱感。一旦出現均需立即停藥。 10、磺胺藥所致的嚴重不良反應雖少見,但可致命,如滲出性多形紅斑、剝脫性皮炎和大皰表皮鬆解萎縮性皮炎、暴發性肝壞死、粒細胞缺乏症、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血液系統異常。治療時應嚴密觀察,當皮疹或其他反應的早期徵兆出現時立即停藥。
禁忌
1、對磺胺類藥過敏者禁用。 2、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患者禁用。 3、嚴重肝功損害者禁用。
注意事項
1、交叉過敏反應。對一種磺胺藥呈現過敏的患者對其他磺胺藥也可能過敏。 2、對呋塞米、碸類、噻嗪類利尿藥、磺脲類、碳酸酐酶抑制劑呈現過敏的患者,對磺胺藥亦可過敏。 3、磺胺藥的作用可被對氨基苯甲酸及其衍生物(普魯卡因、丁卡因)所拮抗,此外,膿液以及組織的分解產物的存在也起拮抗作用,因其可提供細菌生長的必需物質。 4、下列情況應慎用: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肝功能損害、血卟啉症、腎功能損害。 5、服藥期間,宜多飲開水。 6、治療中注意: (1)全血象檢查。 (2)定期尿液檢查。 (3)肝、腎功能檢查。 7、兒童用藥:由於磺胺藥可引起核黃疸和新生兒溶血,故新生兒及2個月以下嬰兒不宜應用。
藥物相互作用
1、合用尿鹼化藥可增強本品在鹼性尿中的溶解度,使排洩增多。 2、不能與對氨基苯甲酸(PABA)合用,PABA可代替本品被細菌攝取,兩者相互拮抗。 3、下列藥物與本品同用時,本品可取代這些藥物的蛋白結合部位,或抑制其代謝,以致藥物作用時間延長或發生毒性,因此當這些藥物與磺胺藥同時應用,或在應用本品之後使用時需調整其劑量。此類藥物包括口服抗凝藥、口服降血糖藥、甲氨喋呤、苯妥英鈉和硫噴妥鈉。 4、與骨髓抑制藥合用時可能增強此類藥物對造血系統的不良反應。如有指徵需兩類藥物同用時,應嚴密觀察可能發生的毒性反應。 5、與溶栓藥物合用時,可能增大其潛在的毒性作用。 6、與肝毒性藥物合用時,可能引起肝毒性發生率的增高。對此類患者尤其是用藥時間較長及以往有肝病史者應監測肝功能。 7、與光敏感藥物合用時,可能發生光敏感的相加作用。 8、接受本品治療者對維生素K的需要增加。 9、不宜與烏洛托品合用,因烏洛托品在酸性尿中可分解產生甲醛,後者可與本品形成不溶性沉澱物,使發生結晶尿的危險性增加。 10、本品可取代保泰松的血漿蛋白結合部位,當兩者同用時可增強保泰松的作用。 11、磺吡酮(sulfinpyrazone)與本品合用時可減少後者自腎小管的分泌,導致血藥濃度升高且持久,從而產生毒性,因此在應用磺吡酮期間或在用後可能需要調整本品的劑量。當磺吡酮療程較長時,對磺胺藥的血藥濃度宜進行監測,有助於劑量的調整,保證安全用藥。
藥理作用
1、據文獻報道:磺胺二甲嘧啶抗菌譜為對非產酶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沙門菌屬、志賀菌屬等腸桿菌科細菌、淋病奈瑟菌、腦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桿菌具有抗菌作用。但近年來細菌對本品的耐藥性增高,尤其是鏈球菌屬、奈瑟菌屬以及腸桿菌科細菌。 2、其抑制機制在於結構上類似對氨基苯甲酸(PAPB),可與PAPB競爭性作用於細菌體內的二氫葉酸合成酶,從而阻止PAPB作為原料合成細菌所需的葉酸,減少具有代謝活性的四氫葉酸的量,而後者則是細菌合成嘌呤、胸腺嘧啶核苷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必需物質,因此抑制了細菌的生長繁殖。磺胺脒為可用於腸道感染的抗菌藥,作用機制同磺胺二甲嘧啶。
藥代動力學
1、據文獻報道:磺胺二甲嘧啶經腸道吸收後迅速自胃腸道吸收,在體內分佈廣泛,可透過血-腦脊液屏障,腦脊液的藥物濃度為血藥濃度的30%-80%。血漿蛋白結合率為80%,血中乙醯化率為15%-40%,血消除半衰期(t1/2)為5-7小時。主要從尿排洩,2天內50%的藥物從尿中排出,其中約70%為乙醯化物。 2、磺胺脒口服後在腸內很少吸收,絕大部分以原形隨糞便排出。
貯藏方法
遮光,密封,在乾燥處儲存。
有效期
24個月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