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息肉是什麼?

  大家對於膽囊其實是十分了解了,但是又有幾個人能夠說出膽囊息肉到底算是個什麼樣的疾病呢?膽囊息肉又是怎麼被引發的呢?而我們又該怎麼樣去預防和治療膽囊息肉呢?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十分關注的問題,因為只有多多瞭解了關於膽囊息肉的情況,我們才能夠很好地遠離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polyp of gallbladder),是指膽囊壁向囊腔內呈息肉樣隆起的一類病變。又稱為膽囊息肉樣病變(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plg)。膽囊息肉樣病變可分為良性或惡性病變,但以非腫瘤性病變為多,一般認為直徑15mm以上的膽囊息肉樣病變幾乎全是惡性腫瘤性病變,故膽囊息肉樣病變近幾年來倍加重視。

  一 症狀體徵

  cps病人絕大多數無臨床症狀,且膽囊功能良好。此類病人應予定期bus隨訪(3~6個月)。若出現明顯症狀或plg迅速增大時才考慮手術。如屆時膽囊功能良好,可作經皮膽囊鏡息肉摘除。此類息肉往往<10mm(82%),以多發性為主(75%)。外觀呈桑葚狀,蒂細如線,質脆易落,因而很易摘除。如膽囊功能不良,則可作腹腔鏡膽囊切除(lc)。

  良性非膽固醇性plg佔35%,包括腺瘤與腺肌瘤病、炎症性息肉、腺瘤樣增生及罕見的間葉組織腫瘤等。其中炎症性息肉雖無惡變報道,但與膽囊炎症相伴,多數有臨床症狀。其餘型別則均有惡變可能。因此,一經查獲宜及時手術切除,以明確病理性質。

  二 用藥治療

  手術指徵方面頗多爭論。moriguchi等報道的8例惡變者中,7例息肉直徑>10mm,1例首次b超檢查為5mm,半年後複查長至10mm。故多數人主張以直徑≥10mm的plgs作為手術指徵,對<10mm者須保持警惕性。chijiiwa等認為息肉>10mm、單個、年齡>60歲者應高度懷疑為膽囊癌,均應及時手術。terzic等的100例plg手術經驗,惡性病人73%>60歲,多數為單個;88%的病變>10mm。因此,認為>60歲、有膽石共存、>10mm的單個病變,即使無症狀也應作膽囊切除。yang等制定的手術指徵與chijiiwa相同,只是將年齡改為>50歲。koga認為最重要的指標應為plg的大小,因而凡>10mm者均應手術。wolper持同樣觀點,認為>10mm的plg作預防性膽囊切除是合理的。

  masi等甚至強調任何plg均有惡性可能,一經發現均應切除。lshikawa等97例切除標本中67例有蒂,9例(13%)為癌;30例無蒂,10例(33%)為癌。無蒂癌最大直徑平均為(14±4)mm,顯著小於有蒂癌(22±8)mm。8例無蒂癌已浸潤至肌層外,其中2例直徑仍≤10mm;2例有蒂癌浸潤至肌層外,最大直徑均≥30mm。認為最重要的指標是無蒂而不是大小。凡發現為無蒂plg,即使<10mm也應立即切除。而有蒂plg,則可掌握為>10mm時施行手術。

  鄧紹慶綜合plg的6個腫瘤高危因素為:單發、>10mm、廣基或蒂粗大、病變增長、年齡>50歲、合併結石。但也強調對<10mm不能放鬆警惕,必須定期隨訪。kubota對plg採用3種不同的膽囊切除術,即在膽囊結締組織層中剝離的單純膽囊切除術、切除全部膽囊結締組織的全厚膽囊切除術(full thickness cholecystectomy)與加作膽囊床部分肝組織的擴大膽囊切除術。根據術前判斷的plg性質加以選擇。就癌腫而言,<18mm者仍有早期癌的可能,仍可經lc作全厚膽囊切除術。若術後病理證實已浸潤至漿膜下,則可作二次探查術。但若直徑>18mm,即有晚期癌的可能性,應直接開腹作擴大的膽囊切除,甚至加作廣泛的淋巴結清掃。

  詳細地去了解一下膽囊息肉這種疾病到底是怎麼一個回事還是十分有必要的,畢竟人的身體健康問題是絕對不允許有半點問題的。而以上這篇文章就會很好地為我們介紹了一些膽囊息肉的情況。雖然只有不多的一千多字,但已經足夠給我們介紹清楚膽囊息肉的症狀特徵和用藥治療了。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