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腦動脈瘤

腦動脈瘤:腦動脈壁的侷限性囊性擴張。病因多為先天性畸形,其次是感染和動脈硬化。發病的高峰年齡在50~54歲,男女比例女性略高。動脈瘤的位置以頸內動脈顱內段居多,其次為大腦前動脈和大腦中動脈,大腦後動脈較少見。單縣中心醫院神經外科田素臣腦動脈瘤好發於腦動脈分叉和主幹的分支處,由於此處動脈壁的肌層先天發育缺陷,同時這裡又是受到血液衝擊最大的地方,在長期血流的壓力和衝擊力的作用下,使此處動脈壁的薄弱點向外突出,逐漸擴張、從而形成動脈瘤。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外傷及感染等因素也與動脈瘤的發生與發展有關。

腦動脈瘤就像是在腦血管壁上吹起的一個氣球,隨時都有可能破裂,當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勞累、頭部劇烈擺動、猛彎腰、急起身、飲酒、用力排便、舉重物、上樓、性生活等誘因下,引起血壓突然增高,很容易引發破裂出血,對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脅。據統計,腦動脈瘤第1次破裂後死亡率為30%。所以腦動脈瘤就像是埋藏在人腦中的一棵不定時炸彈,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

更嚴重的是,破裂後的動脈瘤再次破裂的機會及危險程度均大大增加,它還會發生第2次、第3次破裂。據統計40-50%的病人會在破裂後的1個月內發生第2次破裂,第2次破裂後死亡率約為70%,第3次破裂後死亡率為100%。

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多為首發症狀,約佔80%~90%。常在勞累或激動時突然頭痛、噁心、嘔吐、頸項強直或部分意識障礙,經腰穿可見腦脊液為血性。因出血量的多少和動脈瘤位置的不同,可有特定性神經體徵,如頸內動脈-後交通動脈瘤出血,可有同側的動眼神經麻痺眼瞼下垂、眼球運動受限、瞳孔散大;若出血量多形成巨大血腫,病人短時間內可以死亡。發病典型者,臨床診斷不難,經CT掃描可定側,血管造影即可確診。在檢查中應積極穩妥,病情較輕者應早期造影。多在第二次血管瘤破裂之前行動脈瘤頸夾閉手術。手術死亡率已下降到5%以下的水平。病情危重者多行保守治療,預後差。

動脈瘤一經確診,應積極採取治療,其治療的根本目的是防止動脈瘤再次破裂出血。儘可能儘早手術,這樣可使再出血的危險性降低至最低限度,也可減少術後腦血管痙攣伴發腦梗死的危險,以及繼發的全身性併發症的危險。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