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樹 - 中藥材

许树,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苦郎树Clerodendruminerme(L.)Gaertn.的枝、叶。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祛瘀止血,燥湿杀虫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血瘀肿痛,内伤吐血,外伤吐血,疮癣疥癞,湿疹瘙痒。

功效作用

功能

祛瘀止血,燥溼殺蟲。

主治

用於跌打損傷,血瘀腫痛,內傷吐血,外傷吐血,瘡癬疥癩,溼疹瘙癢。

注意事項

本品有毒,慎內服。

藥理作用

1、對炎症的作用。

2、興奮子宮,升高血壓,並增加腸管運動。

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植物誌》:“治瘧疾。”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用於面板溼疹,黴菌性陰道炎,軟組織挫傷等。

相關配伍

1、治跌打瘀腫,腰扭傷:水胡滿葉適量搗爛,加酒適量,煮後溫敷患處。(《廣東中草藥》)

2、治蘇癆傷,內傷吐血,撞紅:水胡滿葉、旱蓮草、苦勒蔥葉(白簕葉),各鮮葉45g。搗爛取汁,加適量蜂蜜內服。(《廣東中藥》)

3、治外傷出血:水胡滿葉曬乾為末,撒傷口。(《廣東中草藥》)

4、治瘡癤癬癩:水胡滿葉濃煎,浸洗患處。(《廣東中藥》)

5、治溼疹:苦蓈樹葉搗爛,調酒外搽,或水煎洗。(《廣西本草選編》)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洗淨,切段,曬乾或鮮用。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莖圓柱形,多切成段,長短不一,嫩莖灰黃色至灰棕色,被短柔毛。葉對生,紙質,完整者展平後卵形或橢圓形,長4-8cm,寬2-3cm,先端鈍,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禿淨,葉背面脈紋明顯,羽狀脈,細脈網狀,上面暗綠色,下面黃綠色;葉柄長約1cm。氣微香,味苦。以葉多、幼枝少、足幹者為佳。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馬鞭草科植物苦郎樹。

形態特徵

苦郎樹又名:苦藍盤,許樹,海常山。攀援狀灌木,直立或平臥,高可達2米;根、莖、葉有苦味;幼枝四稜形,黃灰色,被短柔毛;小枝髓堅實。葉對生,薄革質,卵形、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卵狀披針形,長3-7釐米,寬1.5-4.5釐米,頂端鈍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全緣,常略反捲,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無毛或背面沿脈疏生短柔毛,兩面都散生黃色細小腺點,幹後褪色或脫落而形成小淺窩,側脈4-7對,近葉緣處向上彎曲而相互匯合;葉柄長約1釐米;聚傘花序通常由3朵花組成,少為2次分歧,著生於葉腋或枝頂葉腋;花很香,花序梗長2-4釐米;苞片線形,長約2毫米,對生或近於對生;花萼鍾狀,外被細毛,頂端微5裂或在果時幾平截,萼管長約7毫米;花冠白色,頂端5裂,裂片長橢圓形,長約7毫米,花冠管長2-3釐米,外面幾無毛,有不明顯的腺點,內面密生絹狀柔毛;雄蕊4,偶見6,花絲紫紅色,細長,與花柱同伸出花冠,花柱較花絲長或近等長,柱頭2裂。核果倒卵形,直徑7-10毫米,略有縱溝,多汁液,內有4分核,外果皮黃灰色,花萼宿存。花果期3-12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岸、河灘和潮汐所到之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