苡芭菊 - 中藥材

苡芭菊,中药名。为菊科植物球菊EpaltesaustralisLess.的全草。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等地。具有祛瘀止痛,通鼻窍,止咳,解毒杀虫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目赤肿痛;亦可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

功效作用

功能

祛瘀止痛,通鼻竅,止咳,解毒殺蟲。

主治

跌打損傷,目赤腫痛;亦可用於風寒頭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淵流涕。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

相關論述

1、《陸川本草》:“去瘀、止痛。治跌打腫痛,天行赤眼。”

2、《廣西藥植名錄》:“止血理氣。治內傷,功近石胡萎。”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赤眼腫痛:苡芭菊、田基黃、犁頭草各9g。搗敷合谷穴,左眼痛敷右,右眼痛敷左。(《陸川本草》)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莖自基部分枝,幾為木質,無毛。葉互生,呈倒卵形或三角狀倒卵形,先端圓鈍而有尖齒。頭狀花序,果呈圓柱狀。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菊科球菊屬球菊。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枝鋪散或匍匐狀,長6-20釐米,徑2-3毫米,基部多分枝,有細溝紋,無毛或被疏粗毛,節間長約1釐米。葉無柄或有長達5-7毫米的短柄,葉片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5-3釐米,寬5-11毫米,基部長漸狹,頂端鈍,稀有短尖,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鋸齒,無毛或被疏柔毛,中脈在上面明顯,在下面略凸起,側脈2-3對,極細弱,網脈不明顯。頭狀花序多數,扁球形,徑約5毫米,無或有短花序梗,側生,單生或雙生;總苞半球形,徑5-6毫米,長約3毫米;總苞片4層,綠色,幹膜質,無毛;外層卵圓形,長1.5毫米,頂端渾圓,內層倒卵形至倒卵狀長圓形,長約2毫米,頂端鈍或略尖;花托稍凸,無毛。雌花多數,長約1毫米,簷部3齒裂,有疏腺點。兩性花約20朵,長約2毫米,花冠圓筒形,簷部4裂,裂片三角形,頂端略鈍,有腺點;雄蕊4個。瘦果近圓柱形,有10條稜,長約1毫米,有疣狀突起,頂端截形,基部常收縮,且被疏短柔毛。無冠毛。花期3-6月,9-11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及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旱田或曠野沙地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