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紅丸 - 方劑
椒红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四。具有温经助阳,祛寒止痛之功效。主治寒湿痹阻证。
- 名称:椒红丸
- 出处:《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四
- 功用:温经助阳,祛寒止痛
- 主治:寒湿痹阻证
組成
川椒(微炒去汗,取紅)五兩、磁石(燒,醋淬七遍,搗碎細研,水飛過)三兩、白蒺藜(微炒,去刺)二兩、巴戟二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三兩、硫黃(微炒,細研)二兩、厚補(去粗皮,塗生薑汁,灸令香熟)三兩、茴香子(微炒)二兩、鹽花二兩。
用法用量
上為末。以羊腎三對,去盡筋膜,細研,用好酒二升相和,於銀鍋內熬成膏,和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以溫水送下,晚食前再服。
功用
溫經助陽,祛寒止痛。
主治
寒溼痺阻證。
方義
方中川椒辛散溫通,開腠理,通血脈,除寒痺,《神農本草經》謂“逐骨節面板死肌,寒溼痺痛”;巴戟天、附子溫助腎陽,散寒逐溼;白蒺藜苦洩溫通,輕揚疏達,有祛風勝溼,行氣活血之效;茴香散寒止痛;厚補行氣化溼;磁石入腎經,《神農本草經》載“主周痺風溼,肢節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酸”者;硫黃補火助陽,“治腳弱腰膝久冷,除冷風頑痺”(《藥物論》);鹽花引藥入腎。諸藥合用,共奏溫經助陽,祛寒止痛之功,對腎陽虛弱,風溼積冷腰痛,酸弱無力者,頗為適宜。
運用
臨床運用以風溼積冷腰痛,行立無力,小便滑數為辨證要點。
使用注意
溼熱腰痛及肝腎陰虛者忌服。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