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漆 - 中藥材

干漆,中药名。为漆树科漆树属植物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Stokes)F.A.Barkl.的树脂经加工后的干燥品。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

功效作用

功能

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主治

1、經閉、癥瘕:乾漆功能破瘀,故瘀血阻滯難消之證可用之,但其性有毒,故需配以養血之品同用,以破瘀而不傷正。

2、蟲積,疳積:乾漆能殺蟲,消積。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2-4.5g。外用:燒煙燻。內服宜炒或煅後用。

注意事項

孕婦及體虛無瘀滯者禁服。

化學成分

乾漆是生漆中的漆酚在蟲漆酶的作用下,在空氣中氧化生成的黑色樹脂狀物質。

藥理作用

1、解痙作用:乾漆醇提取物對離體平滑肌(如大腸、小腸、支氣管、子宮等)具有拮抗組胺、5-羥色胺、乙醯膽鹼的作用,與抗組胺藥Antazoline、抗5-羥色胺藥麥角酸二乙胺和抗膽鹼藥阿托品的性質相似,但強度較弱。

2、對心血管的影響:在小劑量時,使蛙、兔心臟收縮增強,搏動增快,舒張充分,搏出量增加,即強心作用,同時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瞳孔散大,有擬腎上腺素作用;而大劑量則抑制心臟血壓下降,瞳孔縮小,麻痺中樞神經系統。

3、促凝血作用:乾漆炭對實驗動物能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起促血凝(止血)作用。

相關論述

1、《本草經集註》:“主絕傷,補中,續筋骨,填髓腦,安五臟,五緩六急,風寒溼痺。”

2、《名醫別錄》:“療咳嗽,消瘀血痞結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腸,去蛔蟲。”

3、《藥性論》:“能殺三蟲,主女人經脈不通。”

4、《日華子》:“治傳屍勞,除風。”

5、《本草原始》:“婦人產後血運,多用乾漆火燒燻鼻。”

6、《本草經疏》:“乾漆,能殺蟲消散,逐腸胃一切有形之積滯,腸胃既清,則五臟自安,痿緩痺結自調矣。又損傷一證,專從血論,蓋血者有形者也,形質受病,惟辛溫散結而兼鹹味者,可入血分而消之,瘀血消則絕傷自和,筋骨自續,而髓腦自足矣。其中痞結腰痛,女子疝瘕者,亦指下焦血分受寒,血凝所致。利小腸者,取其通行經脈之功耳。至於療咳嗽,雖非正治,然亦有瘀血停積,發為骨蒸勞瘵,以致咳嗽者,得其消散瘀血之力,則骨蒸退而咳嗽亦除也。”

7、《本經逢原》:“乾漆灰,性善下降而破血,故消腫殺蟲通月閉,皆取去惡血之用,而《本經》治絕傷補中,是取其破宿生新之力也。”“元素雲,削年深堅結之積滯,破日久凝結之瘀血,斯言盡乾漆之用矣。無積血者切忌,以大傷營血,損胃氣,故胃虛人服之,往往作嘔,此與《本經》之義似乎相背,而實不相違。產後血暈,以舊漆器燒煙燻之即醒,蓋亦取下血之義,而破經絡中血滯。”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虛勞羸瘦,幹血內結,肌膚甲錯者,配大黃、䗪蟲等破瘀藥和乾地黃、芍藥等滋養陰血藥同用,如《金匱要略》大黃䗪蟲丸。

2、治婦女月水不通,小腹堅痛,配當歸、芍藥等養血活血藥同用,如《千金要方》乾漆湯。

3、治經閉、癥瘕,配行瘀之牛膝為末,同滋養陰血之生地黃汁為丸服,如《婦人良方》萬病丸。

4、治腸道寄生蟲病,配苦楝根皮、鶴蝨、檳榔等同用。

5、治小兒疳積,除配用殺蟲消疳之藥外,再加養胃理氣之陳粳米、陳橘皮,可免乾漆傷胃氣之虞,如《普濟方》乾漆丸。

相關方劑

乾漆丸(《普濟方》)、乾漆湯(《千金方》)。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一般收集盛漆器具底留下的漆渣,乾燥。

炮製方法

乾漆炭: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砸成小塊,洗淨,曬乾,置煅鍋內,上蓋一個口徑較小的鍋,兩鍋介面處用鹽泥封固,上壓重物,蓋鍋底貼白紙條或放幾粒大米。用文武火煅至白紙或大米呈老黃色為度。離火,待涼透後取出,剁成小塊。或取淨乾漆小塊,置鍋內,用中火炒至煙盡為度,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放涼。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乾漆炭散熱防復燃。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塊狀,黑褐色或棕褐色,表面粗糙,有蜂窩狀細小孔洞或呈顆粒狀,有光澤。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具特殊臭氣。遇火燃燒,產生黑煙併發出強烈漆臭。

飲片性狀

乾漆炭:為不規則的塊狀,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顆粒狀或蜂窩狀,有光澤。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微有漆臭。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漆樹科漆樹屬植物漆樹。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20m。樹皮灰白色,粗糙,呈不規則縱裂,小枝粗壯,被棕色柔毛;冬芽生枝頂,大而顯著,被棕黃色絨毛。奇數羽狀複葉螺旋狀,互生,長22-75cm;葉柄長7-14cm,被微柔毛,近基部膨大,半圓形,上面平;小葉4-6對,小葉柄長4-7mm,卵形、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長6-13cm,寬3-6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偏斜,圓形或闊楔形,全緣,上面無毛或中脈被微毛,下面初有細毛,老時沿脈密被淡褐色柔毛;側脈10-15對,兩面略凸,膜質至薄紙質。圓錐花序長15-30cm,被灰黃色微柔毛;花雜性或雌雄異株,花黃綠色;雄花花萼5,卵形,長約0.8mm;花瓣5,長圓形,開花外卷;雄蕊5,長約2.5mm,著生於花盤邊緣,花絲線形,花葯長圓形;雌花較雄蕊小,子房球形,1室,徑約1.5mm,花柱3。果序稍下垂,核果腎形或橢圓形,不偏斜,略壓扁,長5-6mm,寬7-8mm,外果皮黃色,無毛,具光澤,成熟後不裂,中果皮蠟質,具樹脂條紋,果核棕色,與果同形,長約3mm,寬約5mm,堅硬。花期5-6月,果期7-10月。

分佈區域

全國除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以外,各地均有分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800-2800(-3800)m的向陽山坡林內,亦有栽培。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