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茯苓丸 - 方劑
加减茯苓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古今医鉴》卷十。主治湿痰壅滞,经络不通,两臂作痛,不能梳洗,及治手足疼痛麻痹,行步艰难。
- 名称:加减茯苓丸
- 出处:《古今医鉴》卷十
- 主治:湿痰壅滞,经络不通,两臂作痛,不能梳洗,及治手足疼痛麻痹,行步艰难
組成
陳皮(鹽水炒)、黃芪(鹽水炒)、半夏(用白礬、牙皂、生薑各一兩煎湯,浸七日)、白芍(酒炒)各二兩,白茯苓(去皮)一兩五錢,風化消一兩三錢,海桐皮(酒洗)、片子薑黃、木瓜各一兩,薄桂(去皮)五錢,甘草(炙)四錢。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薑汁、竹瀝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湯送下。
主治
溼痰壅滯,經絡不通,兩臂作痛,不能梳洗,及治手足疼痛麻痺,行步艱難。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古今醫鑑》:“加減茯苓丸治溼痰壅滯,經絡不通,兩臂作痛,不能梳洗,及治手足疼痛麻痺,行步艱難。陳皮(鹽水炒)、黃芪(鹽水炒)、半夏(用白礬、牙皂、生薑各一兩煎湯,浸七日)、白芍(酒炒)各二兩,白茯苓(去皮)一兩五錢,風化消一兩三錢,海桐皮(酒洗)、片子薑黃、木瓜各一兩,薄桂(去皮)五錢,甘草(炙)四錢。上為細末,薑汁、竹瀝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湯送下。”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