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節山螞蝗 - 中藥材
圆节山蚂蝗,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圆节山蚂蝗Desmodiumrenifolium(L.)Schindl.的全草。分布于云南。具有祛风利尿,止带,止咳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症,膀胱炎,白带,咳嗽。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利尿,止帶,止咳。
主治
用於風溼痺症,膀胱炎,白帶,咳嗽。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用於膀胱炎,白帶。”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春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多纏繞成團。莖纖細。單葉,腎形或扁菱形,先端截形,基部闊楔形,全緣或微波形,長1.7-3.5cm,寬3-5.5cm;枯綠色;葉柄纖細,長1.4-1.8cm。花序圓錐狀或總狀,花梗細,長8-12mm。莢果長12-20mm,寬4mm,光滑,腹縫線稍縊縮,背縫線深裂,具2-4節。氣微。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豆科植物圓節山螞蝗。
形態特徵
亞灌木,高30-50cm。莖很細弱,具縱條紋;多分枝,通常無毛。根莖木質。葉具單小葉;托葉線形或狹卵形,脫落,長約4mm.葉柄纖細,長1-2cm;小葉膜質,腎形或扁菱形,通常寬大於長,長1.5-3.5cm,寬2.5-5cm,兩端截形或先端微凹,或基部寬楔形,上面綠色,下灰綠色,側脈每邊3-4條,纖細,不達葉緣;小托葉刺毛狀,長約1mm;小葉柄長1mm。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總狀花序,長5-15cm;總花梗纖細;花疏離,通常2-5朵生於花序每節上,節間長1cm,有時花單生於葉腋;苞片幹膜質,具條紋,狹卵形,長約3mm,寬0.5-0.8mm,邊緣散生小鉤狀毛;花梗長2-8mm,結果時增至13mm,纖細,疏生小鉤狀毛;花萼長約2mm,外面疏生鉤狀毛,裂片三角形,與萼筒等長,上部裂片全緣,寬卵形;花冠白色至淡黃色或紫色,長約5mm,旗瓣倒卵形,先端微凹入,具寬短瓣柄,翼瓣狹長圓形,有不明顯的耳,具長瓣柄,龍骨瓣長橢圓形,較翼瓣稍長,無耳,但有長瓣柄;雄蕊單體,長3.2-4.2mm;雌蕊長約5mm,花柱彎曲,子房被貼伏小柔毛。莢果狹長圓形,長2-3cm,寬2.5-4mm,腹縫線直或稍縊縮,背縫線深隘縮或稍縊縮,有莢節2-5,莢節近方形至半圓形,初時有小柔毛,後漸變無毛,具網脈。花、果期9-11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雲南。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林下或林緣。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