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 - 中藥材

五加皮,中药名。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r gracilistμlus W.W.Smith的干燥根皮。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的功效。主治风湿痹证,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溼,補肝腎,強筋骨,利水。

主治

1、風溼痺證:本品辛能散風,苦能燥溼,溫能祛寒,且兼補益之功,為強壯性祛風溼藥,尤宜於老人及久病體虛者。

2、筋骨痿軟,小兒行遲,體虛乏力:本品有溫補之效,能補肝腎,強筋骨。

3、水腫,腳氣:本品能溫腎而除溼利水。

4、西醫診為風溼、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骨質增生、小兒麻痺後遺症、冠心病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等屬於肝腎不足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4.5-9g;或酒浸、入丸散服。

注意事項

陰虛火旺者慎服。

化學成分

本品含丁香苷,刺五加苷B1,右旋芝麻素,16α-羥基-(一)-貝殼松-19-酸,左旋對映貝殼松烯酸,β-谷甾醇,β-谷甾醇葡萄糖苷,硬脂酸,棕櫚酸,亞麻酸,維生素A、B1,揮發油等。

藥理作用

五加皮有抗炎、鎮痛、鎮靜作用,能提高血清抗體的濃度、促進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有抗應激作用,能促進核酸的合成、降低血糖,有性激素樣作用,並能抗腫瘤、抗誘變、抗潰瘍,且有一定的抗排異作用。

毒理作用

小鼠灌胃五加皮總皂甙20g/kg,1h後活動減少,2h後活動可恢復正常。五加皮注射液對小鼠腹腔注射的急性LD50為81.85±10.4g/kg。隨劑量的逐漸增加,動物表現鎮靜、睡眠等中樞抑制症狀及肢體肌無力和共濟失調,最後昏迷死亡。五加皮125g/kg腹腔注射可出現心率減慢,I度房室傳導阻滯,T波抬高,竇房結抑制,心室自主節律逐漸減慢以至停搏。28g/kg腹腔注射,煎劑90g/kg灌胃對小鼠心臟具有可逆性毒性作用。

相關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主心腹疝氣腹痛,益氣,療蹵,小兒不能行,疽瘡陰蝕。”2、《名醫別錄》:“主男子陰痿,囊下溼,小便餘瀝,女人陰癢及腰脊痛,兩腳疼痺風弱,五緩,虛羸,補中益精,堅筋骨,強志意,久服輕身耐老。”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風溼痺證,腰膝疼痛,筋脈拘攣,可單用或配當歸、牛膝等,如五加皮酒(《本草綱目》);亦可與木瓜、松節同用,如五加皮散(《沈氏尊生書》)。

2、治肝腎不足,筋骨痿軟者,常與杜仲、牛膝等配伍,如五加皮散(《衛生家寶》);治小兒行遲,則與龜甲、牛膝、木瓜等同用,如五加皮散(《保嬰撮要》)。

3、治水腫,小便不利,每與茯苓皮、大腹皮、生薑皮、地骨皮配伍,如五皮散(《和劑局方》);若風寒溼壅滯之腳氣腫痛,可與遠志同用,如五加皮丸(《瑞竹堂經驗方》)。

相關配伍

1、五加皮配威靈仙:兩藥均有祛風勝溼之功。五加皮長於強筋骨;威靈仙善於通筋脈。兩藥相配,則祛風溼,強筋骨,止痺痛的功效較好。二者常與獨活相配,以增強祛風止痛效力。適用於風溼痺痛,腰膝冷痛等。

2、五加皮配桑寄生:兩藥都能祛風溼,療痺痛。五加皮兼強筋骨;桑寄生補肝腎養血通絡。兩藥相配,則補肝腎,強筋骨,止痺痛之功更著。適用於痺證日久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痠軟疼痛等。

3、五加皮配杜仲:五加皮祛溼除痺,益氣補腎;杜仲補腎壯骨,除溼止痛。兩藥相配則補腎壯腰除痺的功效顯著。適用於腎虛或兼寒溼所致的腰痛及關節痠軟腫痛等。

4、五加皮配茯苓皮:五加皮運脾除溼,利水消腫,調補脾腎;茯苓皮滲溼利水,健脾補中。兩藥相配,既能補脾腎以治本,又能利水溼以治標,標本兼顧,化溼利水的作用顯著。適用於脾虛溼盛所致的下肢水腫或一身悉腫,小便不利等。

5、五加皮配遠志:五加皮外散風寒溼邪,內補肝腎而壯筋骨;遠志善除痰溼。二者合用,適用於溼盛之腳氣水腫,關節疼痛甚者。

鑑別用藥

1、南五加與北五加:現代使用的五加皮藥材,有南五加皮和北五加皮之分。南五加皮為五加科植物細柱五加的乾燥根皮或同屬植物如無梗五加、藤五加、粗葉五加、輪傘五加等的莖皮或根皮;北五加皮為蘿藤科植物槓柳根皮,因其有特異的香氣,又名香五加。南五加皮無毒,其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溼作用較好,亦可利水消腫,用治風溼痺痛、腰膝痠軟、筋骨無力、小兒行遲、水腫腳氣等。北五加亦有祛風溼止痺痛之功,惟其強心利尿、消腫止痛作用較強,並有鎮靜作用,可用於風溼性心臟病併發心衰水腫者。北五加有定毒性,副作用為噁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用量不宜過大。

2、五加皮與桑寄生:兩者同屬祛風溼強筋骨藥,都能祛風除溼,強筋健骨,用治風溼痺痛、四肢拘攣、屈伸不利、腰膝痠軟,小兒行遲等。但五加皮味辛苦、性溫,歸肝、腎經,還能利水消腫,用於面板水腫、腳氣等;又可祛風除溼止癢,用於溼熱下注所致男子陰囊溼癢、女子陰癢帶下等。桑寄生味苦甘、性平,歸肝、腎經,補益肝腎之力較強,能強壯筋骨,主洽肝腎不足,營血虧虛,風溼痺痛,或筋骨痿弱無力、腰膝痠軟等;還有固衝任、安胎之效,用於肝腎不足,衝任不固所致胎動不安、胎漏下血以及妊娠腰痛等。

相關藥品

腰椎痺痛丸、精製五加皮酒、追風強腎酒、國公酒。

相關方劑

加減地仙丹(《濟生方》)、五加皮丸(《瑞竹堂方》)。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採挖,剝取根皮,曬乾。切厚片,生用。

炮製方法

1、五加皮: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段,乾燥。

2、炒五加皮:取淨五加皮段,置鍋內,用微火炒至變色。

3、酒制五加皮:取淨五加皮段與黃酒拌勻,悶潤至酒盡時,取出,晾乾。每五加皮0.5kg,用黃酒0.06kg。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酒五加皮密閉,防黴,防蛀。

藥材鑑別

鑑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細胞。皮層窄,有少數分泌道散在。韌皮部寬廣,外側有裂隙,射線寬1-5列細胞;分泌道較多,周圍分泌細胞4-11個。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及細小澱粉粒。

粉末灰白色。草酸鈣簇晶直徑8-64μm,有時含晶細胞連線,簇晶排列成行。木栓細胞長方形或多角形,壁薄;老根皮的木栓細胞有時壁不均勻增厚,有少數紋孔。分泌道碎片含無色或淡黃色分泌物。澱粉粒甚多,單粒多角形或類球形,直徑2-8μm;復粒由2分粒至數十分粒組成。

2、取本品粉末0.2g,加二氯甲烷1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二氯甲烷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五加皮對照藥材0.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異貝殼杉烯酸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3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C)-丙酮-異丙醇-甲酸(12:2:0.5: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C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在日光和紫外光燈(365mn)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日光下顯相同顏色的斑點;紫外光燈下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藥材性狀

根皮呈不規則雙卷或單捲筒狀,有的呈塊片狀,長4-15cm,直徑0.5-1.5cm,厚1-4mm。外表麵灰棕色或灰褐色,有不規則裂紋或縱皺紋及橫長皮孔;內表面黃白色或灰黃色,有細縱紋。體輕,質脆,斷面不整齊,灰白色或灰黃色。氣微香,味微辣而苦。以皮厚、氣香、斷面灰白色為佳。

飲片性狀

1、五加皮:參見“藥材”項。

2、炒五加皮:形如五加皮,色略深。

3、酒五加皮:形如五加皮,微有酒氣。

常見偽品

混淆品:

香加皮(北五加皮):為蘿摩科植物槓柳PeriplocapiumBge.的乾燥根皮。本品呈捲筒狀或槽狀,少數呈不規則塊片狀,長短不一,直徑1-2cm,厚2-4mm。外表麵灰棕色或黃棕色,栓皮鬆軟,呈鱗片狀,易剝落;內表面淡黃色或淡黃棕色,較平滑,有細縱紋。質較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較平整,有濃烈的特殊香氣。味苦,有毒。

偽品:

地骨皮: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LyeiumbarbarumL.或枸杞L.chinensemill的乾燥根皮。呈筒狀、槽狀或不規則塊片狀,厚1-3mm。外表面土黃色或灰黃色,外皮較粗糙,有不規則縱裂紋,易成片狀剝落,內表面黃白色至灰黃色,有細縱紋。質脆,易折斷,折斷面外層黃棕色,內層灰白色。氣微,味微甘而後苦。

注:全國以五加皮為名的藥種類較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收載五加科植物細柱五加的根皮為正品;但在商品中經常出現的蘿摩科植物槓柳根皮(香加皮)作五加皮應用;偶爾出現以茄科植物枸杞根皮(地骨皮)作五加皮應用,由於科、屬不同,成分不一,功效各異。《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已將蘿摩科植物槓柳根皮分別記載。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五加科五加屬植物細柱五加。

形態特徵

灌木,有時蔓生狀,高2-3m。枝灰棕色,無刺或在葉柄基部單生扁平的刺。葉為掌狀複葉,在長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葉柄長3-8cm,常有細刺;小葉5,稀為3或4,中央一片最大,倒卵形至倒披針形,長3-8cm,寬1-3.5cm,先端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兩面無毛,或沿脈上疏生剛毛,下面脈腋間有淡棕色簇毛,邊緣有細鋸齒。傘形花序腋生或單生於短枝頂端,直徑約2cm;總花梗長1-2cm;花梗長6-10mm;萼5齒裂;花黃綠色,花瓣5,長圓狀卵形,先端尖,開放時反捲;雄蕊5,花絲細長;子房2室,花柱2,分離或基部合生,柱頭圓狀。核果漿果狀,扁球形,直徑5-6mm,成熟時黑色,宿存花柱反曲。種子2粒,細小,淡褐色。花期4-7月,果期7-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中南、西南及山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陝西等地。

道地產區

主產於湖北、河南、安徽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1600m的灌木叢林、林緣、山坡路旁和村落中。

生長見習

喜溫和溼潤氣候,耐廕庇、耐寒。宜選向陽較潮溼的山坡、丘陵、河邊、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稍帶酸性的沖積土或砂質壤土栽培。不宜在礫質土、粘質土或沙土上種植。

繁殖方式

用種子和扦插繁殖。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春、秋季均可播種,但以秋播種子萌發率高。秋播在10月或11月,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條播,行距33cm開溝,將種子均勻撒入,覆土約1cm,稍加鎮壓,澆水,保持溼潤,5月上旬出苗。培育1-2年移栽。

2、扦插繁殖:在6-8月剪取枝條(南方多在春秋季扦插)。截成10-15cm長,插入砂土中,保持適當溼度,約15-20d可生根成活,於秋季或第2年春季定植。移栽按行株距各60cm開穴,每穴栽苗1株,填細土壓緊、澆水。

病蟲防治

蚜蟲5-7月發生,為害嫩梢及葉片,可用40%樂果乳油800-1500倍液防治。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