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疹的中醫治療方法

凡口服、注射或面板粘膜直接用藥而引起的機體異常反應叫藥物反應。其中反應以面板粘膜發疹為主者則叫藥物性皮炎,簡稱藥疹。中醫統稱“藥毒”。中醫治療分以下五型辨證施治。

一、風熱型

患者面板相當於麻疹樣、猩紅熱樣或蕁麻疹樣型的初起階段。患處面板為丘疹,紅斑,風團,來勢快,多在上半身,分佈疏散或密集,發熱作癢,伴有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咳嗽,舌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散風清熱。

處方:桑葉、菊花、牛蒡子、黃芩、蒲公英、白鮮皮、連翹、地膚子各10克,山梔9克,荊芥、防風、甘草各6克,蟬蛻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二、溼熱型

患者面板有紅斑、腫脹、水皰、糜爛、流滋,多集中在下肢或陰部,有胸悶、納呆,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苔薄黃,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溼。

處方:革薜、蒼朮、白朮、車前子、澤瀉各10克,滑石、土茯苓、苡仁各30克,黃柏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三、血熱型

患處皮損為水腫性紅斑,顏色鮮豔水皰或血皰,口腔粘膜糜爛潰瘍,伴有發熱口乾,大便秘結,小便赤,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療:涼血清熱利溼。

處方:水牛角、生地、土茯苓各30克,赤芍、丹皮、紫草、金銀花、大黃、車前草、槐花各10克,蒲公英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四、火毒型

患者全身皮損,侵犯粘膜水腫潮紅,血皰,寒戰高燒,煩渴,舌質紅絳苔黃,脈滑數。

治法:清營解毒,養陰洩熱。

處方:生地、生石膏各30克,水牛角50克,赤芍、丹皮、黃芩、山梔、金銀花、紫草各10克,黃連、竹葉、甘草各6克,玄參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五、氣陰兩虛型

多見於大皰性表皮鬆解型、剝落性皮炎型後期,表現大片脫屑,粘膜脫落,神疲乏力,納呆大便溏,口乾唇燥,欲飲,舌質紅苔剝,脈細數。

治法:益氣養陰清熱,健脾和胃。

處方:生地15克,沙參、天冬、麥冬、玉竹、金銀花各10克,元參、淮山各12克,黃芩、白朮各9克,陳皮3克,麥芽30克,谷芽2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