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草 - 中藥材

狗尾草,中药材名。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 Beauv.[Panicum viride L.]的全草。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明目,解毒,杀虫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黄疸,小儿疳积,痢疾,小便涩痛,目赤涩痛,目赤肿痛,痈肿,寻常疣,疮癣。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溼,祛風明目,解毒,殺蟲。

主治

風熱感冒,黃疸,小兒疳積,痢疾,小便澀痛,目赤澀痛,目赤腫痛,癰腫,尋常疣,瘡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鮮品可用至30-60g。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慎服。

化學成分

本品含澱粉。

藥理作用

用狗尾草花粉製成抗原浸出液(濃度1:100),皮內注射0.02ml於哮喘患者,以注射部位風團>5mm並繞以紅暈者為陽性,陽性率為74.4%(163/219)。對25例狗尾草花粉抗原反應陽性者,用狗尾草花粉作為抗原,採用小量全血法測定其嗜鹼細胞組胺釋放率(HRBT),同時測定期血清總IgE。結果HRBT陽性率88%(22/25例),20例血清總IgE增高(陽性率80%)。提示狗尾草花粉是一重要致敏原。

相關論述

1、《綱目》:治疣目,貫發,穿之即幹滅也。凡赤眼拳毛倒睫者,翻轉目瞼,以一二莖蘸水戛去惡血。

2、《綱目拾遺》:治疔癰癬,面上生癬。

3、《重慶草藥》:治目疾流淚起霧。

4、《全國中草藥彙編》:祛風明日,清熱利尿。主治風熱感冒,沙眼,目赤疼痛,黃疸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頸淋巴結結核。

5、《浙江藥用植物志》:解毒,殺蟲止癢。主治疳積,熱淋,牙痛。

6、《福建藥物志》:全草或花序治小兒肝熱,痢疾,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結合膜炎,淋病,百日咳;花序軸治沙眼、疣。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小兒肝熱:鮮狗尾草15-30g,綠萼梅6g,冰糖15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2、治小兒疳積狗尾草全草9-21g,豬肝100g。水燉,服湯食肝。(南藥《中草藥學》)

3、治百日咳:狗尾草30g,黃獨9g,連錢草15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4、治熱淋:(狗尾草)全草30g。米泔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5、治目赤腫痛,畏光:狗尾草31g,天胡荽31g。水煎服。(南藥《中草藥學》)

6、治牙痛:(狗尾草)根30g。水煎去渣,加入雞蛋2只煮熟,食蛋服湯。(《浙江藥用植物志》)

7、治疣:取狗尾草花序軸,先端剪成斜尖,乙醇消毒後,以“十”字形刺透疣基底,剪去暴露疣外面的花序軸,以膠布固定,7天后即可脫落。(《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6-9月採收,曬乾或鮮用。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稍潤,切段,乾燥,篩去灰屑。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飲片性狀:為莖、葉、花序混合的不規則段狀。莖表面光滑,淡黃綠色,切面中空。葉脈平行,上表面稍粗糙或略被短柔毛。圓錐花序。質輕,柔韌。氣微,味淡。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禾本科狗尾草屬植物狗尾草。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稈直立或基部膝曲。葉鞘松馳,邊緣具較徑的密綿毛狀纖毛;葉舌極短,邊緣有纖毛;葉片扁平,長三角狀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鈍圓形,幾成栽狀或漸窄,通常無毛或疏具疣毛,邊緣粗糙。圓錐花序緊密呈圓柱狀或基部稍疏離,直方或稍彎垂,主軸被較長柔毛,粗糙,直或稍扭曲,通常綠色或褐黃到紫紅或紫色;小穗2-5個簇生於主軸上或更多的小穗著生在短小枝上,橢圓形,先端鈍,鉛綠色;第1穎卵形,長約為小穗的1/3,具3脈,第2穎幾與小穗等長,橢圓形,具5-7脈;第1外稃與小穗等長,具5-7脈,先端鈍,其內稃短小狹窄,第2外稃橢圓形,具細點狀皺紋,邊緣內卷,狹窄;鱗被楔形,先端微凹;花柱基分離。穎果灰白色。花、果期5-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全國各地。

生長環境

生於荒野、道旁。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