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子仁丸 - 方劑

麻子仁丸,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泻下剂。具有润肠泻热,行气通便之功效。主治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苔微黄少津。临床上用于治疗虚人及老人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痔疮术后便秘等胃肠燥热者。

  • 名称:麻子仁丸
  • 出处:《伤寒论》
  • 分类:泻下剂-润下
  • 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 主治: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证

歌訣

麻子仁丸治脾約,枳樸大黃麻杏芍;胃燥津枯便難解 ,潤腸瀉熱功效確。

組成

麻子仁二升(500g),芍藥半斤(250g),枳實(炙)半斤(250g),大黃(去皮)一斤(500g),厚朴(炙,去皮)一尺(250g),杏仁去(皮尖,熬,別作脂)一升(250g)。

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上藥為末,煉蜜為丸,每次9克,1-2次,溫開水送服。亦可按原方用量比例酌減,改湯劑煎服。2、古代用法: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漸加,以知為度。

功用

潤腸瀉熱,行氣通便。

主治

腸胃燥熱,脾約便秘證。大便乾結,小便頻數,苔微黃少津。

方義

本證多由胃有燥熱,脾津不足所致。治療以潤腸瀉熱,行氣通便為主。《傷寒論》稱之為“脾約”。成無己說:“約者,約結之約,又約束也。經曰: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今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致小便數而大便硬,故曰其脾為約。”方中麻子仁性味甘平,質潤多脂,功能潤腸通便,是為君藥。杏仁上肅肺氣,下潤大腸;白芍養血斂陰,緩急止痛為臣。大黃、枳實、厚朴即小承氣湯,以輕下熱結,除胃腸燥熱為佐。蜂蜜甘緩,既助麻子仁潤腸通便,又可緩和小承氣湯攻下之力,以為佐使。

配伍特點

本方雖用小承氣湯,但大黃、厚朴的用量減少,增加了質潤的麻仁、杏仁、芍藥、白蜜等,一則益陰增液以潤腸通便,腑氣通,津液行,二則甘潤減緩小承氣攻下之力。本方具有下不傷正、潤而不膩、攻潤相合的特點,以達潤腸、通便、緩下之功,使燥熱去,陰液復,而大便自調。

運用

1、本方用於胃腸燥熱,脾約便秘證。臨床應用以大便秘結,小便頻數,舌苔微黃少津為辨證要點。2、本方常用於虛人及老人腸燥便秘、習慣性便秘、產後便秘、痔瘡術後便秘等屬胃腸燥熱者。

加減化裁

痔瘡便秘者,可加桃仁、當歸以養血和血,潤腸通便;痔瘡出血屬胃腸燥熱者,可酌加槐花、地榆以涼血止血;燥熱傷津較甚者,可加生地、玄參、石斛以增液通便。

使用注意

本方雖為潤腸緩下之劑,但含有攻下破滯之品,故年老體虛,津虧血少者,不宜常服,孕婦慎用。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五仁丸和麻子仁丸均為潤腸通便之劑,但五仁丸集富含油脂的果仁於一方,配伍理氣行滯的陳皮,潤下與行氣相合,以潤燥滑腸為用,擅治津虧腸燥便秘;麻子仁丸以麻子仁、杏仁、蜂蜜、白芍益陰潤腸為主,善於治療腸胃燥熱,脾津不足之脾約便秘。

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由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硬,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2、方論選錄王子接《絳雪園古方選注》捲上:“下法不曰承氣,而曰麻仁者,明指脾約為脾土過燥,胃液日亡,故以麻、杏潤脾燥,白芍安脾陰,而後以枳樸大黃承氣法勝之,則下不亡陰。法中用丸漸加者,脾燥宜用緩法,以遂脾欲,非比胃實當急下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