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必須要做手術嗎

脫肛在中醫學上講,屬於直腸脫垂,但是一部分群眾把痔瘡的脫垂也稱為脫肛,所以要鑑別一下。我們現在所說的脫肛是指直腸脫垂引起的脫肛,這種脫肛主要採用手術治療。

當然中醫也可能採取消痔靈在直腸周圍注射治療脫肛的方法,這樣一部分患者可以不用手術。對於嬰幼兒、四歲以內的小孩,脫肛有可能自愈,對這部分患者,建議他只要不嚴重的脫垂,可以暫時觀察,讓患兒避免哭鬧、避免便秘、避免增加腹壓的活動,等他成年之後,觀察一段時間看是不是能夠自愈,不能夠自愈的患兒,我們再採用手術治療的方式,對於絕大部分成年患者,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手術。

脫肛也叫直腸脫垂,分為不完全性直腸脫垂以及完全性直腸脫垂。直腸內套疊又稱直腸黏膜脫垂、直腸內脫垂、隱性脫垂,是指由於直腸黏膜層或直腸壁全層在排便過程中下垂,向內折入遠端的直腸腔甚至肛管內,從而阻塞消化道出口,造成排糞困難。完全直腸脫垂指直腸完全脫出肛門,多數因肛門括約肌鬆弛導致,此病須肛門成型術治療。

脫肛的危害表現為幾個方面:

一,是脫肛時有明顯的臨床症狀,病人肛門有嚴重的不適感,嚴重時有較重的疼痛感。

二,是肛門會陰部感染,脫肛時,肛管直腸黏膜外翻,分泌多量粘液,大量滲出,導致肛門會陰潮溼,引發感染,嚴重時會發燒。

三,是肛門功能失調。長期的反覆脫肛會導致肛門鬆弛,排便障礙,大便不易排出,或大便失禁。

四,是肛管直腸黏膜病變,可出現黏膜潰瘍、壞死等異常變化。

脫肛即直腸粘膜脫垂,輕者只表現為直腸粘膜部分脫出,重者直腸全層脫出。多以便時肛內腫物脫出為主要表現,輕者大便時脫出,脫出後可自行回納。重者大便後脫出,需用手輔助還納,甚至走路、咳嗽等增加肛門壓力時就會脫出。脫出物呈圓錐狀或圓柱狀,色鮮紅,表面有黏膜皺褶,反覆脫出,容易導致肛門括約肌鬆弛,導致腸黏液外溢,刺激肛周面板,從而產生肛周潮溼,瘙癢等不適。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