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茹 - 中藥材

枳茹,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枸橘Poncirustrifoliata(L.)Raf.的树皮屑或果皮屑。植物枸橘,在我国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具有息风止痉,化痰通络之功效。主治中风身体强直,屈伸不利,口眼歪斜。

功效作用

功能

息風止痙,化痰通絡。

主治

中風身體強直,屈伸不利,口眼歪斜。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

相關論述

1、《本草經集註》:“枳樹莖及皮:療水脹,暴風,骨節疼急。”

2、《本草蒙筌》:“治風中身直,久不能屈伸。”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卒中急風,身直不得屈伸反覆者。刮枳樹皮取一升,以酒一升,漬一宿,服五合至一升。酒盡更作。(《肘後方》)

2、治中風口僻眼急,諸藥不能瘥者,枳實上青刮取木,欲至心止,得茹五升。微火炒去溼氣,以酒一斗漬,微火暖令得藥味。隨性飲之。(《千金要方》枳茹酒)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刮取樹皮及未成熟果實的果皮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藥材性狀:樹皮屑呈長條形果皮破碎塊片狀,捲曲,長短不一。外表面棕綠色或棕褐色;內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質柔韌,不易折斷。氣微香,味苦。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芸香科植物枸橘。

形態特徵

植物枸橘,枳《周禮》,鐵籬笆《植物名實圖考》,鐵籬寨、綠角刺(河南)。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莖無毛;分枝多,小枝呈扁壓狀。莖枝具腋生粗大的棘刺,長1-5釐米,刺基部扁平。葉互生,三出複葉;葉柄長1-3釐米,寬2-5毫米;頂生小葉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5-6釐米,寬0.7-3釐米,先端微凹或圓,基部楔形,邊緣有不明顯小鋸齒;側生小葉較小,橢圓狀卵形,基部稍偏斜,幼嫩時在主脈上有短柔毛,具半透明油腺點。花白色,具短柄,單生或成對生於二年生枝條葉腋,常先葉開放,有香氣;萼片5,卵狀三角形,長5-6毫米;花瓣5,倒卵狀匙形,長1.5-3釐米,寬0.5-1.5釐米;雄蕊8-20或更多,長短不等;雌蕊1,子房近球形,密被短柔毛,6-8室,每室具數枚胚珠,花柱粗短,柱頭頭狀。柑果球形,直徑2-5釐米,熟時橙黃色,密被短柔毛,具很多油腺,芳香,柄粗短,宿存於枝上。種子多數。花期4-5月,果期7-10月。

分佈區域

我國陝西、甘肅、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多栽培於路旁、庭園作綠籬。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