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米泔汁 - 中藥材

粟米泔汁,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粱Setariaitalica(L.)Beauv.或粟Setariaitalica(L.)Beauv.var.germanica(Mill.)Schred.的种仁经淘洗所得的泔水。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具有清热止泻,止渴,杀虫敛疮之功效。常用于霍乱,泻痢,消渴,疮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止瀉,止渴,殺蟲斂瘡。

主治

霍亂,瀉痢,消渴,瘡疥。

用法用量

內服:飲適量。外用:適量,洗或溼敷。

注意事項

《本草拾遺》:“浸米至敗者損人。胃冷者不宜多食。”

相關論述

《新修本草》:“主霍亂卒熱,心煩渴,飲數升立瘥。臭泔止消渴尤良。”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疳瘡月蝕:泔澱敷之。(《綱目》)

2、治眼熱赤腫:粟米泔澱極酸者、生地黃等分。研勻攤絹上,方圓二寸,貼目上熨之,幹即易。(《聖濟總錄》)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後採收,打下種子,去淨雜質,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禾本科植物粱或粟。

形態特徵

.粱:一年生栽培作物,鬚根粗大。稈粗壯,直立,高0.1-1m。葉鞘松裹莖稈,密具疣毛或無毛,毛以近邊緣及葉片交接處的背面為密,邊緣密具纖毛;葉舌為1圈纖毛;葉片長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45cm,寬5-33mm,先端尖,基部鈍圓,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圓錐花序呈圓柱狀或近紡錘狀,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間斷,長10-40cm,寬1-5cm,常因品種的不同而多變異,主軸密被柔毛,剛毛顯著長於或稍長於小穗,黃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橢圓形或近圓球形,長2-3mm,黃色,橘紅色或紫色;第1穎長為小穗的1/3-1/2,具3脈,第2穎稍短於或長為小穗的3/4,先端鈍,具5-9脈;第1外稃與小穗等長,具5-7脈,基內稃薄紙質,披針形,長為其2/3,第2外稃等長於第1外稃,卵圓形或圓球形,質堅硬,平滑或具細點狀皺紋,成熟後,自第1外稃基部和穎分離脫落;鱗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狀;花柱基部分離。花、果期夏、秋季。2.粟:本變種的主要特徵在於:植物體細弱矮小,高20-70cm。圓錐花序呈圓柱形,緊密,長6-12cm,寬5-10mm;小穗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2.5mm,黃色,剛毛長約小穗的1-3倍,小枝不延伸。

生長環境

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