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炭母 - 中藥材

火炭母,中药名。为蓼科植物火炭母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其味辛、苦,性凉;有毒。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平肝明目,活血舒筋之功效。用于痢疾,泄泻,咽喉肿痛,白喉,肺热咳嗽,百日咳,肝炎,带下,癌肿,中耳炎,湿疹,眩晕耳鸣,角膜云翳,跌打损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利溼消滯,涼血止癢,明止退翳。

主治

用於痢疾,消化不良,肝炎,感冒,扁桃體炎,咽喉炎,白喉,百日咳,角膜雲翳,乳腺炎,黴菌性陰道炎,白帶,癤腫,小兒膿皰,溼疹,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面板風熱,流注關節,癰腫疼痛:用火炭母草葉,搗爛於垍器中,以鹽酒炒,敷腫處,經宿一易。(《普濟方》)

2、急慢性菌痢:火炭母、野牡丹各60g。水煎,每日一劑,分三次服。對慢性菌痢,可以同樣劑量做保留灌腸,每日2次,7~10天為一療程。(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加工炮製

炮製方法

採收,鮮用或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蓼科植物火炭母草。

形態特徵

火炭母草,多年生草本,長達1m。其莖扁圓柱形,有分枝,長30-2500px,節稍膨大,下部節上有鬚根;表面淡綠色或紫褐色,無毛,有細稜;質脆,易折斷,斷面灰黃色,多中空。葉互生,多捲縮、破碎,葉片展平後呈卵狀長圓形,長5-10m,寬2-112.5px,先端短尖,基部截形或稍圓,全緣,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面色較淺,兩面近無毛;托葉鞘筒狀,膜質,先端偏斜。氣微,味酸、微澀。常生於山谷、水邊、溼地。

分佈區域

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