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蘇 - 中藥材

小红苏,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高原香薷ElsholtziafeddeiLevl.的全草。分布于四川康定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等地。具有发表解暑,化湿杀虫之功效。用于暑天感冒,发热头痛,无汗身重,腹痛吐泻,水肿,疥疮,阴道滴虫。

功效作用

功能

發表解暑,化溼殺蟲。

主治

用於暑天感冒,發熱頭痛,無汗身重,腹痛吐瀉,水腫,疥瘡,陰道滴蟲。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注意事項

表虛多汗者慎服。

相關論述

《中國藏藥》:“驅蟲,殺蟲,利溼。治肛門蟲病,胎蟲病,面板蟲病,胃腸蟲病。”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風寒感冒:高原香薷15g,柴胡10g,白雲花根10g,小報春花10g,水煎服。

2、治消化不良:高原香薷15g,滇威靈仙15g,水煎服。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8-10月採集地上部分,洗淨,曬乾,或鮮用。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莖長3-20cm,自基部分枝,小枝被短柔毛;質脆。葉捲曲皺縮,展平呈卵形,長0.4-2.4cm寬0.3-1.4cm,上面暗綠色,密被短柔毛,下面淡綠色,被短柔毛,腺點稀疏或不明顯。有時可見穗狀花序,長1-1.5cm,花冠紅紫色。小堅果長圓形,長約0.1cm,濃棕色。揉搓後有特異清香。味辛、涼。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唇形科植物高原香薷。

形態特徵

細小草本,高3-20釐米。莖自基部分枝,小枝尤其是在下部的依伏或上升,被短柔毛。葉卵形,長4-24毫米,寬3-14毫米,先端鈍,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具圓齒,上面綠色,下面較淡,或下面常帶紫色,上面密被短柔毛,下面被短柔毛,但沿脈上較長而密,腺點稀疏或不明顯,側脈約5對,與中脈在上面略凹陷下面顯著;葉柄長2-8毫米,扁平,被短柔毛。穗狀花序長1-1.5釐米,生於莖、枝頂端,偏於一側,由多花輪傘花序組成;苞片圓形,長寬約3毫米,先端具芒尖,外面被柔毛,在脈上尤為明顯;邊緣具緣毛,內面無毛,脈紫色;花梗短,與序軸被白色柔毛。花萼管狀,長約2毫米,外面被白色柔毛,萼齒5,披針狀鑽形,具緣毛,長短不相等,通常前2枚較長,先端刺芒狀。花冠紅紫色,長約8毫米,外被柔毛及稀疏的腺點,冠筒自基部向上擴充套件,冠簷二唇形,上唇直立,先端微缺,被長緣毛,全緣,下唇較開展,3裂,中裂片圓形,全緣,側裂片弧形。雄蕊4,前對較長,均伸出,花絲無毛。花柱纖細,伸出,先端相等2淺裂。小堅果長圓形,長約1毫米,深棕色。花、果期9-11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四川康定西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800-4400m的路邊、草坡、林下、溝邊或灌叢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