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連菜 - 中藥材

毛连菜,中药名。为菊科毛连菜属植物毛连菜PicrishieracioidesL.的花序。植物毛连菜,分布于华北、西北、华东、华中、西南和西藏等地。具有理肺止咳,化痰平喘,宽胸之功效。主治咳嗽痰多,咳喘,嗳气,胸腹闷胀。

功效作用

功能

理肺止咳,化痰平喘,寬胸。

主治

咳嗽痰多,咳喘,噯氣,胸腹悶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

相關論述

《西藏常用中草藥》:“性微溫,味苦鹹。”“理肺止咳,化痰平喘,寬胸。治咳嗽痰多,咳喘,噯氣,胸腹悶脹。”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風熱感冒,毛連菜、桑葉、薄荷、荊芥、葛根各三錢,水煎服。(《萬縣中草藥》)

2、治無名腫毒,瘡癰癤腫,毛連菜、蒲公英、野菊花各五錢。水煎服;並可單毛連菜適量搗爛外敷患處。(《萬縣中草藥》)

3、治跌打損傷,毛連菜五錢,煨酒服;並用藥渣外搽患處。(《萬縣中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季花開時採收,洗淨,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菊科毛連菜屬植物毛連菜。

形態特徵

二年生草本,高25-200cm。全株被鉤狀分叉剛毛。莖上常分枝。基部葉和莖下部葉長圓狀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22cm,寬1.5-4cm,基部變狹成具翅的葉柄,邊緣有疏齒;基生葉在花期枯萎;中部葉披針形,無柄;上部葉條狀披針形。頭狀花序,多數,在枝頂排成傘房狀;苞葉條形;總苞片3層,背面被硬毛和短柔毛;外層苞片短,條形,內層苞片較長,條狀披針形;小花舌狀,黃色,先端具5小齒。瘦果無喙,長3.5-4.5mm,微彎曲,紅褐色,有5條縱稜及橫皺紋;冠毛汙白色。花、果期7-9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北、西北、華東、華中、西南和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田邊、林緣、林下及溝谷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