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梭 - 中藥材

岩梭,中药名。为莎草科植物丛毛羊胡子草EriophorumcomosumNees的全草。分布于西南及甘肃、湖北、广西、西藏等地。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骨节疼痛,跌打损伤。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溼,通經活絡。

主治

風溼痺痛,骨節疼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通經活絡,治風溼骨痛,跌打損傷。”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採收,洗淨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莎草科羊鬍子草屬叢毛羊鬍子草

形態特徵

叢毛羊鬍子草,又名心慌草、猴子草。多年生草本,具短而粗的根狀莖。稈密叢生,鈍三稜形,少有圓筒狀,無毛,高14-78釐米,直徑1-2毫米,基部有宿存的黑色或褐色的鞘。稈生葉不存在,具多數基生葉,葉片線形,邊緣向內卷,具細鋸齒,漸向上漸狹成剛毛狀,頂端三稜形,其長超過花序,寬0.5-1毫米。葉狀苞片長超過花序;小苞片披針形,上部剛毛狀,邊緣有細齒;長側枝聚傘花序傘房狀,長6-22釐米,具極多數小穗;小穗單個或2-3個簇生,長圓形,在開花時為橢圓形,長6-12毫米,基部有空鱗片4片;空鱗片兩大兩小,小的長約為大的1/2,卵形,頂端具小短尖,褐色,膜質,中肋明顯,呈龍骨狀突起,有花鱗片形同空鱗片而稍大,長2.3-3毫米;下位剛毛極多數,成熟時長超過鱗片;長達7毫米,無細刺;雄蕊2,花葯頂端具紫黑色、披針形的短尖,短尖長約為藥的1/3;柱頭3。小堅果狹長圓形,扁三稜形,頂端尖銳,有喙,深褐色,有的下部具棕色斑點,長(速喙在內)2.5毫米,寬約0.5毫米。花果期6-11月。

分佈區域

西南及甘肅、湖北、廣西、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部有宿存的黑色或褐色的鞘。稈生葉不存在,具多數基生葉,葉片線形,邊緣向內卷,具細鋸齒,漸向上漸狹成剛毛狀,頂端三稜形,其長超過花序,寬0.5-1毫米。葉狀苞片長超過花序;小苞片披針形,上部剛毛狀,邊緣有細齒;長側枝聚傘花序傘房狀,長6-22釐米,具極多數小穗;小穗單個或2-3個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