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肝移植中邊緣供體的應用

隨著肝移植相關技術的不斷提高和患者預後的逐漸改善,等待肝移植的人數在迅速增加,而供體短缺問題則日益突出,全球範圍內器官呈現嚴重短缺的狀態。供需之間的巨大矛盾促使醫學工作者不斷尋求各種解決途徑來擴大供體來源,包括劈離式肝移植、異種肝移植、多米諾肝移植等,部分曾在早期肝移植中被認為是“不合格的肝臟”在臨床中也得到應用,即邊緣供體或擴大標準供體。

一、邊緣供體概述

邊緣供體沒有嚴格的概念,從廣義上講,任何在肝移植術後有可能發生原發性無功能或早期功能不良的供體都可被稱為邊緣供體,主要包括迴圈不穩定的腦死亡者,以及高齡、冷或熱缺血時間過長、脂肪變性、抗至hcv或抗至hbc陽性等供體,對移植物功能和患者生存會產生近期和遠期的影響。抗至hcv陽性或抗至hbc陽性等。如果供體具有兩個以上危險因素時又稱為“高危邊緣供體”。邊緣供體的使用一方面對移植物和受體生存都存在一定風險,但另一方面可擴大供體肝臟來源,研究表明,在緊急情況下接受邊緣供體的肝移植患者生存率為60%至80%,而同期未等到合適供體的患者病死率超過50%。

二、邊緣供體的主要來源

1、脂肪肝:脂肪肝供體在移植後早期可出現alt升高、膽汁量減少及出血機會增加,其發生pnf和ipf的機率也明顯高於正常供體,如果合併有其他影響供體質量的因素,則這一比例會更高。移植物功能和術後患者生存率與供體肝臟脂肪變性程度有關,大部分移植中心按肝細胞脂肪浸潤程度將其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脂肪變性。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