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花豬屎豆 - 中藥材

头花猪屎豆,中药名。为豆科猪屎豆属植物头花猪屎豆CrotalariamaireiLevl.的带根全草。植物头花猪屎豆,分布于我国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印度、尼泊尔、不丹也有分布。具有散积消胀,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痞块,饱胀,小儿腹泻,疔疮疖肿,跌打损伤,外伤感染。

功效作用

功能

散積消脹,清熱解毒。

主治

痞塊,飽脹,小兒腹瀉,疔瘡癤腫,跌打損傷,外傷感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相關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治痞塊,飽脹。”

2、《貴州草藥》:“散積,消脹。”

3、《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解毒,止瀉。主治小兒肺炎,小兒腹瀉,疔癤,跌打損傷,外傷感染。”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痞塊,雞兒頭根15g。煎水服。(《貴州草藥》)

2、治飽脹,雞兒頭根6g。切細吞服。(《貴州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紮成把,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豆科豬屎豆屬植物頭花豬屎豆。

形態特徵

直立草本,基部常呈木質,體高30~60釐米;莖圓柱形,密被絲質柔毛。托葉針形,長1~2毫米,宿存或早落;單葉,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稀為倒披針形,長1.5~3釐米,寬0.5~1.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近無毛,下面密被棕黃色長柔毛;幾無葉柄總狀花序密生枝頂,形似頭狀,有花10~20朵,花序長不及5釐米,苞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8毫米,小苞片與苞片同形,或對生萼筒基部;花梗短,長不及2毫米,有時花疏離生枝頂,不形似頭狀,此時花梗較長,長可達5毫米;花萼二唇形,長10~13毫米,密被棕黃色長柔毛,深裂,萼齒比萼筒長;花冠深紫藍色,約與花萼等長,旗瓣卵圓形或圓形,長8~13毫米,先端鈍或凹,基部具胼胝體二枚,翼瓣長圓形,長8~13毫米,龍骨瓣卵形,中部以上變狹形成長喙;子房無柄。莢果短圓柱形,長約10毫米,包被萼內,無毛;種子10~15顆。花果期9月至翌年2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我國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印度、尼泊爾、不丹也有分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地,海拔300~2500米。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