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見穿 - 中藥材

石见穿,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华鼠尾草 Salvia chinensis Bentham 的全草。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便血,湿热黄疸,热毒血痢,淋痛,带下,风湿骨痛,瘰疬,疮肿,乳痈,带状疱疹,麻风,跌打瘀肿。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化瘀,清熱利溼,散結消腫。

主治

主要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便血,溼熱黃疸,熱毒血痢,淋痛,帶下,風溼骨痛,瘰癧,瘡腫,乳癰,帶狀皰疹,麻風,跌打瘀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絞汁。外用:適量,搗敷。

化學成分

全草含異丹參酚酸C,丹參酚酸B、D,紫草酚酸,迷迭香酸,咖啡酸,原兒茶醛,R-(+)-β-(3,4-二羥基苯基)乳酸,齊墩果酸。此外還含甾醇,三萜成分,氨基酸。根含水蘇糖。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主骨痛,大風,癰腫。

2、《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活血化瘀,止血,解毒,消腫。

3、《蘇州本產藥材》:治噎膈,痰飲氣喘。

4、《浙江藥用植物志》:主治黃疸型肝炎,溼熱帶下,菌痢,痛經;外治面神經麻痺,乳腺炎,癤腫,跌打損傷。

5、《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用於早期肝硬化,淋巴結核,腫痛。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月經不調:紫參30-60g,水煎,衝黃酒服;或加龍芽草、益母草各30g,水煎,衝紅糖、黃酒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2、治痛經:紫參60-120g,紅糖適量,煎服;或紫參15g,生薑2片,紅糖適量,煎服。(《廬山中草藥》

3、治子宮出血,腸出血:紫參30g。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4、治肝炎:紫參60-120g,茵陳60g,糯稻根60g。水煎,分兩次服。(《廬山中草藥》)

5、治菌痢:石見穿、陳皮各30g,甘草3-6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6、治淋巴結結核:紫參根9-12g,羊乳塊根30g。水煎服,連服1-2星期。(《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7、治帶狀皰疹:紫參鮮葉搗汁,加燒酒外搽。(《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8、治面神經麻痺、乳腺炎、癤腫:石見穿鮮根30g,加紅糖和米飯適量同搗爛,敷患處;另取石見穿、六月雪各15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二季花期採割,除去雜質,乾燥。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稍潤,切段,乾燥,篩去灰屑。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藥材鑑別

鑑別

本品葉的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多角形,垂周壁略呈連珠狀增厚;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上下表皮均有角質線紋。氣孔直軸式或不定式。腺毛兩種:一種為腺鱗,頭部4細胞,直徑30-45μm,柄單細胞;另一種頭部單細胞,直徑約19μm,柄單細胞。非腺毛1-10細胞,壁有疣狀突起。草酸鈣方晶直徑5-14μm。

藥材性狀

莖方柱形,長20-70cm,直徑1-4mm,單一或分枝;表面灰綠色或暗紫色,有白色長柔毛,以莖的上部及節處為多;質脆,易折斷,折斷面橢部白色或褐黃色。葉多捲曲,破碎,有時複葉脫落,僅見單葉,兩面被白色柔毛,下面及葉脈上較明顯,輪傘花序多輪,整合假總狀,花冠二唇形,藍紫色,多已脫落,宿萼筒外面脈上有毛,筒內喉部有長柔毛。小堅果橢圓形,褐色。氣微,味微苦、澀。以葉多、色綠、帶花者為佳。

飲片性狀

參見藥材性狀。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唇形科植物華鼠尾草。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20-70cm。根多分枝,直根不明顯,黃褐色。全株被倒生的短柔毛或長柔毛。莖單一或分枝,直立或基部傾斜,四稜形。葉對生;下部葉為三出複葉,頂端小葉較大,兩側小葉較小,卵形或披針形,上部葉主國單葉,卵形至披針形,長1.5-8cm,寬0.8-4.5m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近心形或楔形,邊緣具圓鋸或全緣,兩面均被有短柔毛毛。輪傘花序,每輪有花6,組成總狀花序或總狀圓錐花序,頂生或腑生,花序長5-24cm;苞片披針形,長於小花梗;花萼鍾狀,長4.5-6mm。有11條脈紋,外面脈上和喉部均有長柔毛,花冠紫色或藍紫色,冠筒長10mm,冠簷二唇形,上唇倒心形,先端凹,下唇呈3裂,中裂片倒心形;雄蕊花絲較短,藏於花冠之內。小堅果橢圓狀卵形,褐色,光滑,包被於宿萼之內。花期8-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及田野草叢中。

生長見習

喜溫暖或涼爽的氣候,北方可在暖季栽培。

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春季3-4月播種,開淺溝條播,行距33cm,覆土0.7-1cm,播後澆水保持土壤溼潤,約15d出苗,齊苗後,過密處間苗,生長後期應注意鬆土、除草,雨季注意排澇。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