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毒散 - 方劑

逼毒散,中医方剂名。出自《证治准绳·疡医》卷二引刘氏方。具有解毒和肌之功效。主治发背痈疽,脓尽四面皮粘,恐有脓毒攻者。

  • 名称:逼毒散
  • 出处:《证治准绳·疡医》卷二引刘氏方。
  • 功用:解毒和肌
  • 主治:发背痈疽,脓尽四面皮粘,恐有脓毒攻者

組成

黃藥子、白藥子各一兩,赤小豆二兩,雄黃一錢。

用法用量

上為末。水調敷。

功用

解毒和肌。

主治

發背癰疽,膿盡四面皮粘,恐有膿毒攻者。

方義

本方中黃藥子清熱解毒,涼血清癭。用於咽喉腫痛、癰腫瘡毒;白藥子散瘀消腫,止痛,用於癰疽腫毒;赤小豆解毒排膿,用於熱毒瘡癰;雄黃解毒,用於癰疽腫毒。幾位藥共用,治發背癰疽,膿盡四面皮粘,膿毒有顯著效果。

重要文獻摘要

1、《《儒門事親》校注》:“風、寒、暑、溼之氣,入於面板之間而未深,欲速去之,莫如發汗。聖人之《刺熱·五十九刺》,為無藥而設也,皆所以開玄府而逐邪氣,與汗同。然不若以藥發之,使一毛一竅,無不啟發之為速也。然發汗亦有數種,世俗止知惟溫熱者為汗藥,豈知寒涼亦能汗也,亦有薰漬而為汗者,亦有導引而為汗者。如桂枝湯、桂枝麻黃各半湯、五積散、敗毒散,皆發汗甚熱之藥也。如升麻湯、葛根湯、解肌湯、逼毒散,皆辛溫之藥也。”2、《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傷寒當汗而不可下,當下而不可汗者,且如誤服此藥,則汗自不出,而裡熱亦不獲效,亦有裡熱便得宣通而愈者也。或半在表、半在裡,可和解而不可發汗、吐、下者,若服此藥多愈;若不愈,亦獲小效,是解散怫鬱;邪熱甚者,小加涼膈散和解尤佳。或自當汗解者,更加蒼朮末三錢,同蔥、豉煎湯調服尤良。或孕婦不宜服滑石、麻黃、桂枝輩發汗,當即用甘草一兩、蒼朮二兩,同為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更加入蔥白五寸、豆豉五十枚,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並三服,取微汗為度,名為逼毒散,非孕婦亦可服。太白散加入麻黃二兩去節,如法煎服,世雲神白散。或逼毒散與加麻黃、蒼朮各等分,去節稱,《濟眾》雲青龍散。或青龍散欲更加入滑石與蒼朮二倍,最為發汗之妙藥也,唯正可汗者即用,誤服之則轉加熱也,名為大逼毒散。”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