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 中藥材

天麻,中药名。为兰科天麻属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眩晕,头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等。

功效作用

功能

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

主治

1、肝風內動,驚癇抽搐:本品主入肝經,功能息風止痙,且味甘質潤,藥性平和。故可用治各種病因之肝風內動,驚癇抽搐,不論寒熱虛實,皆可配伍應用。

2、眩暈,頭痛:本品既息肝風,又平肝陽,為治眩暈、頭痛之要藥。不論虛證、實證,隨不同配伍皆可應用。

3、肢體麻木,手足不遂,風溼痺痛:本品又能祛外風,通經絡,止痛。用治中風手足不遂,筋骨疼痛;婦人風痺,手足不遂;風溼痺痛,關節屈伸不利等。

4、西醫診為高血壓病、腦內岀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腦動脈粥樣硬化、腦惡性腫瘤、椎—基動脈供血不足、前庭系統疾病、梅尼埃病、神經衰弱等屬肝陽上亢、風痰上擾,以及慢性關節炎、破傷風、半身不遂等屬經絡不通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天麻生用祛風止痛力強,多用於頭痛、痺證;炒用鎮靜定驚力勝,多用於眩暈、抽搐。

不良反應

1、天麻及天麻製劑偶有過敏性反應及中毒的發生。如:口服天麻粉引起蕁麻疹藥疹;口服天麻丸引起過敏性紫癜;肌注天麻注射液致過敏性休克;大劑量燉服天麻致急性腎功能衰竭及昏迷等。

2、天麻中毒解救的方法為:早期催吐,洗胃;出現過敏性反應及腎功能衰竭時,可對症處理。

禁忌

1、中藥配伍禁忌:忌與御風草根配伍應用。

2、中西藥配伍禁忌:與鎮靜藥、麻醉藥配伍應用不宜劑量過大;與抗心律失常藥、降血壓藥配伍應用不宜用量過大;不宜與免疫抑制藥配伍應用,可能降低療效。

3、用法用量:忌大劑量服用,否則可引起心電圖、腦電圖出現病理性改變以及體重、食慾下降、反應遲鈍、共濟失調、疲睏、軟弱少動等不良反應。

4、特殊人群用藥禁忌:孕婦慎用。老年人和嬰幼兒不宜長期服用。

注意事項

1、性偏溫,善治肝風兼夾痰溼的患者。由於陰虛火旺、血虛血燥、實熱內熾而致肝風內動或肝陽上亢者不宜單味藥服用。氣血兩虛者不宜單味藥服用。

2、有明顯的抑制中樞神經的作用,老年人和嬰幼兒不宜長期大量服用。

3、可以減慢心率,降低血壓。心動過緩、低血壓患者不宜大量長期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4、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有變態反應性疾病者不宜大量長期服用。

5、孕婦不宜單味藥大量長期服用。

化學成分

本品含天麻苷、天麻苷元、β-谷甾醇、胡蘿蔔苷、枸櫞酸、單甲酯、棕櫚酸、琥珀酸和蔗糖等;尚含天麻多糖、維生素A、多種氨基酸、微量生物鹼,及多種微量元素,如鉻、錳、鐵、鈷、鎳、銅、鋅等。

藥理作用

天麻水、醇提取物及不同製劑,均能使小鼠自發性活動明顯減少,且能延長巴比妥鈉、環己烯巴比妥鈉引起的小鼠睡眠時間,可抑制或縮短實驗性癲癇的發作時間,天麻還有降低外周血管、腦血管和冠狀血管阻力,並有降壓、減慢心率及鎮痛抗炎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

毒理作用

腹腔注射天麻浸膏雄性和雌性小鼠的LD50分別為61.4g/kg和51.4g/kg。小鼠靜注天麻注射液LD50為39.8g/kg。小鼠腹腔注射香草醇和香草醛的LD50分別為891.3±31.7mg/kg和946.0±18.5mg/kg。小鼠靜注天麻甙甙元的LD50為337mg/kg,灌胃給藥則大於1000mg/kg。狗灌胃密環菌發酵液12ml/d,連用1星期,未見肝腎功能方面的不良反應。大鼠和小鼠於受孕後6-15d,灌胃給予乙醯天麻素,無胎盤和胎仔發育的明顯不良反應。炒焦天麻腹腔注射、靜注6.2g/kg,使家兔出現心率、呼吸加快及躁動不安、腹膨隆、體溫升高、汗腺分泌增加和拒食症狀。

相關論述

1、《用藥法象》:“療大人風熱頭痛;小兒風癇驚悸;諸風麻痺不仁;風熱語言不遂。”

2、《本草匯言》:“主頭風,頭痛,頭暈虛旋,癲癇強痙,四肢攣急,語言不順,一切中風,風痰。”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用於眩暈,頭痛。天麻為治眩暈、頭痛常用中藥。

(1)治眩暈,肝陽上亢而致者,常與鉤藤、石決明、黃芩、牛膝等同用,以平肝潛陽熄風,如《雜病證治新義》之天麻鉤藤飲;風痰上擾而致者,常與半夏、茯苓、白朮等同用,以化痰熄風,如《醫學心悟》之半夏白朮天麻湯。

(2)治偏正頭痛,屬風邪上攻者,常與川芎、荊芥、半夏、木香等同用,以祛風活血止痛;若屬肝血不足者,常與當歸、白芍同用。

2、用於小兒急慢驚風,中風口眼歪邪,肢麻,破傷風。

(1)治小兒驚風,常與鉤藤、殭蠶、全蠍等熄風止痙藥同用;若風痰夾熱者,配以膽南星、天竺黃、半夏等,以化痰清熱,熄風定驚;若治小兒慢驚風,可與人參、白朮、全蠍等同用,以健脾化痰,熄風止痙。

(2)中風口眼歪邪,肢體拘攣麻木,常與鉤藤、白芍、地龍、牛膝等同用,以平肝熄風通絡。

(3)治破傷風而致的抽搐驚厥,角弓反張,常配天南星、防風、白芷、羌活、白附子等同用,以祛風止痙,如《外科正宗》之玉真散。

3、用於風溼痺痛,關節不利,可與白朮、附子、乾薑、全蠍等同用,以除痺通絡止痛,如《十便良方》之天麻酒。

4、天麻還可用於目赤翳障,昏暗不明,可與當歸、熟地、蟬衣、木賊、菊花等同用、如《銀海精微》之天麻退翳散。

相關配伍

1、天麻配人參:天麻息風止痙,且味甘質潤,藥性平和;人參補益脾氣。兩藥配伍,用治小兒脾虛之慢驚風。方如醒脾散。

2、天麻配川芎:天麻甘平質潤,專入肝經,其味甘以緩肝之急,為息風要藥,善治肝虛風動之眩暈頭痛。川芎辛溫走竄,走而不守,為血中氣藥,善祛風止痛。兩藥配伍,具有良好的平肝息風、治暈止痛之功,多用於頭風攻注、偏正頭痛、頭暈欲倒等虛風上擾之症。方如天麻丸。

3、天麻配防風:天麻息風定驚,治療肢體麻木,頭痛,風痺,半身不遂;防風辛溫入膀胱、肺、脾經,發表祛風,勝溼止痛,為治風通用之品。二藥合用,一偏息風定驚,使風邪自內而消;一辛溫發表,鼓動風邪自衛表發出,合用共奏祛風除溼,通絡止痛之效,治療肢體麻木,風溼痺痛。

4、天麻配半夏:天麻平肝息風,為治療肝風內動所致頭痛、眩暈的要藥;半夏辛溫燥溼化痰,降逆止嘔。二藥合用,共奏降逆化痰,息風止痙之效,治療痰飲上逆之眩暈頭痛等。

5、天麻配全蠍、殭蠶:全蠍入肝經,祛風通絡止痛;殭蠶入肝經,祛風止痛;與天麻配伍可平肝息風止痛。三藥功效相似,相須為用,具有抗驚厥,祛風通絡,止痛的作用,而善於治療驚風,抽搐。

鑑別用藥

鉤藤、羚羊角、天麻:均有平肝息風、平抑肝陽之功,均可治肝風內動、肝陽上亢之證。然鉤藤性涼,輕清透達,長於清熱息風,用治小兒高熱驚風輕證為宜;羚羊角性寒,清熱力強,除用治熱極生風證外,又能清心解毒,多用於高熱神昏,熱毒發斑等;天麻甘平質潤,清熱之力不及鉤藤、羚羊角,但治肝風內動、驚癇抽搐之證,不論寒熱虛實皆可配伍應用,且能祛風止痛。

相關藥品

1、天麻注射液:由天麻、吐溫-80、注射用水組成。功能平肝熄風,通絡止痛。用於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高血壓,耳源性眩暈,偏頭痛。肌內注射,每日1次每次2-4ml,每日2次;穴位注射,每次1ml,每日1次,或遵醫囑。

2、天麻丸:由天麻、羌活、獨活、杜仲(鹽炒)、牛膝、粉萆薢、附子(制)、當歸、地黃、玄參組成。功能祛風除溼,舒筋通絡,活血止痛。用於肢體拘攣,手足麻木,腰腿痠痛。口服,每次1丸(每丸重9g),每日2-3次。

3、天麻精膠囊:為天麻的提取物製成的硬膠囊劑,每粒內含天麻精0.3g。功能平肝熄風,祛風定驚。用於神經衰弱及神經衰弱綜合徵。口服,每次1-2粒,每日1次,睡前服用。

4、天麻片:由天麻、羌活、獨活、杜仲(鹽炒)、牛膝、粉萆薢、附子(制)、當歸、地黃、玄參組成。功能祛風除溼,舒筋通絡,活血止痛。主治肢體拘攣,手足麻木,腰腿痠痛。口服。一次6片,一日2-3次。(西安阿房宮藥業有限公司生產)

相關方劑

1、《雜病證治新義》天麻鉤藤飲:天麻9g,鉤藤15g,石決明24g,梔子、黃芩各9g,杜仲、懷牛膝、益母草各12g,桑寄生24g,茯神15g,夜交藤30g。功能平肝熄風,清熱安神。主治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致頭痛眩暈,耳鳴目花,震顫失眠,舌紅,脈弦數。用於高血壓病,高血壓腦病,腦血栓形成、動脈硬化等見上症者,水煎二次,藥汁混勻,半飢餓時分三次服,一日一劑。本方現改製為天麻鉤藤沖劑,每包5g,每盒24包。口服,每次一包,一日3次,溫開水沖服。

2、《奇效良方》資壽解語湯:天麻、棗仁、防風、附子各5g,羚羊角、羌活、官桂各3g,甘草2g。加竹瀝。功能平肝熄風,祛風通絡。主治中風所致舌強言語不利,通身麻木,半身不遂。用於腦血管意外引起的失語,肢體活動障礙等。水煎,日一劑,分三次服,加竹瀝一匙。

3、《醫學心悟》半夏天麻白朮湯:半夏、白朮各10g,天麻、橘紅、甘草、生薑、大棗各6g,茯苓12g。功能健脾燥溼,化痰熄風。治風痰眩暈,頭痛,胸悶,嘔逆痰多,苔白膩,脈弦滑。主治耳源性眩暈,腦動脈硬化性眩暈,神經衰弱等見上述症狀者。水煎,日一劑,分三次服。

藥膳食療

天麻魚頭:

1、功效:調肝益腦。適用於孕前及產後肝陰不足,煩燥、易怒、虛弱或頭昏失眠等症。

2、原材料:天麻片10克,鰱魚頭1個,佐料適量。

3、做法:將天麻溼潤後切成薄片,與魚頭共煮至湯變白,放入佐料食用。

4、用法:佐餐食用。

附註

附藥:

密環菌Armillariella mellea(Vahl.Ex Fr.)Karst.是一種發光真菌,天麻種子和塊莖皆依賴於密環菌供給營養生長。研究證明,密環菌的固體培養物具有與天麻相似的藥理作用和臨床療效,現多以密環菌製劑代替天麻藥用,主要適用於眩暈、頭痛、失眠、半身不遂、肢體麻木等症。

藥代動力學:

大鼠灌胃給予天麻水提物後血漿中主要可檢測到天麻素、天麻苷元。天麻素灌胃給藥後符合一室開放模型,吸收快,tmax為50分鐘左右,絕對生物利用度為81%;天麻素血漿蛋白結合率為7.8%,苷元血漿蛋白結合率為69%,天麻素分佈較迅速,腎中濃度最高,可透過血腦屏障,但濃度較低,並在腦中迅速分解為天麻苷元;天麻素主要代謝為苷元和對羥基苯-吡喃葡萄糖醛酸苷。苷元主要經腎臟排洩,在體內不易蓄積。天麻素藥代動力學存在明顯的種屬特異性。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立冬後至次年清明前釆挖,冬季莖枯時採挖者名“冬麻”,質量優良;春季發芽時釆挖者名“春麻”,質量較差。採挖後,立即洗淨,蒸透,敝開低溫乾燥。用時潤透或蒸軟,切片。

炮製方法

天麻: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或蒸軟,切薄片,乾燥。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藥材鑑別

鑑別

1、本品橫切面:表皮有殘留,下皮由2-3列切向延長的栓化細胞組成。皮層為10數列多角形細胞,有的含草酸鈣針晶束。較老塊莖皮層與下皮相接處有2-3列橢圓形厚壁細胞,木化,紋孔明顯。中柱佔絕大部分,有小型周韌維管束散在;薄壁細胞亦含草酸鈣針晶束。

粉末黃白色至黃棕色。厚壁細胞橢圓形或類多角形,直徑70-180μm,壁厚3-8μm,木化,紋孔明顯。草酸鈣針晶成束或散在,長25-75(93)μm。用醋酸甘油水裝片觀察含糊化多糖類物的薄壁細胞無色,有的細胞可見長卵形、長橢圓形或類圓形顆粒,遇碘液顯棕色或淡棕紫色。螺紋導管、網紋導管及環紋導管直徑8-30μm。

2、取本品粉末0.5g,加70%甲醇5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天麻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天麻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藥材溶液及對照品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9∶1∶0.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取對羥基苯甲醇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鑑別〕(2)項下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藥材溶液及上述對照品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

本品呈橢圓形或長條形,略扁,皺縮而稍彎曲,長3-15cm,寬1.5-6cm,厚0.5-2cm。表面黃白色至黃棕色,有縱皺紋及由潛伏芽排列而成的橫環紋多輪,有時可見棕褐色菌索。頂端有紅棕色至深棕色鸚嘴狀的芽或殘留莖基;另端有圓臍形疤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較平坦,黃白色至淡棕色,角質樣。氣微,味甘。

飲片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的薄片。外表皮淡黃色至黃棕色,有時可見點狀排成的橫環紋。切面黃白色至淡棕色。角質樣,半透明。氣微,味甘。

常見偽品

偽品:

1、紫茉莉:為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MirabilisjalapaL.的乾燥根。長圓錐形或紡錘形,多已壓扁,長6-11cm,直徑1.5-2.4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有縱皺紋和凹陷的細根痕,無環狀節,一端有殘留木質短莖或莖基殘痕,另端略尖或切去尖部。質堅硬,斷面角質樣,有數個黃白色同心性環紋或白色筋脈點,可見木心。味淡,嚼之有刺喉感。

2、羽裂蟹甲草豬肚子、羊角天麻):為菊科植物羽裂蟹甲草Cacaliatangutica(Franch.)Hand.-Mazz.的乾燥塊莖。紡錘形或長橢圓形,稍扁彎曲或略彎曲,兩端稍尖似羊角,長4-9cm,直徑1.5-2.5cm;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環節明顯,有不規則縱皺或溝紋,散有鬚根或點狀突起的鬚根痕,頂端有的殘留莖基。質堅硬,斷面稍角質樣,灰白色或黃白色。氣微。

3、芭蕉芋:為美人蕉科植物芭蕉芋CannaedulisKer.的乾燥塊莖。扁橢圓形或圓錐形,長6-8.5cm,寬2.5-3.5cm;表面灰白色或淡黃棕色,常見白色粉霜,有4-5輪較疏的節狀橫紋及細密的縱紋;頂端有的殘留莖基,另一端鈍圓,除去外皮者露出纖維。質硬,斷面角質樣。

4、澤蘭:為唇形科植物地筍(地瓜兒苗)LycopuslucidusTurez.的塊莖。呈扁圓柱形,不平整,黃褐色或棕黃色,偶見紫紅色。具淺黃白色環節多輪,明顯突出,節間疏密不,有的常具尖細殘留的根部,塊莖長4.5-9cm,寬1.5-2.5cm。質脆,易斷,斷面角質樣。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蘭科天麻屬植物天麻。

形態特徵

多年生寄生草本,高60-100cm。全株不含葉綠素。塊莖肥厚,肉質長圓形,長約10cm,徑3-4.5cm,有不甚明顯的環節。莖圓柱形,黃赤色。葉呈鱗片狀,膜質,長1-2cm,具細脈,下部短鞘狀抱莖。總狀花序頂生,長10-30cm,花黃赤色;花梗短,長2-3mm;苞片膜質,狹披針形或線狀長橢圓形,長約1cm;花被管歪壺狀,口部斜形,基部下側稍膨大,先端5裂,裂片小,三角形;唇瓣高於花被管2/3,具3裂片,中央裂片較大,其基部在花被管內呈短柄狀;合蕊柱長5-6mm,先端具2個小的附屬物;子房倒卵形,子房柄扭轉。蒴果長圓形至長圓狀倒卵形,長約15mm,具短梗。種子多而細小,呈粉塵狀。花期6-7月,果期7-8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河北、遼寧、吉林、安徽、河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等地。

道地產區

主產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北、陝西、安徽、吉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200-1800m的林下陰溼、腐殖質較厚的地方。

生長見習

喜涼爽、溼潤環境,怕凍、怕旱、怕高溫,並怕積水。天麻無根,無綠色葉片,由種子到種子的2年整個生活週期中除有性期約70d在地表外,常年以塊莖潛居於土中。營養方式特殊,專從侵入體內的蜜環菌菌絲取得營養,生長髮育。宜選腐殖質豐富、疏鬆肥沃、土壤pH5.5-6.0,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

繁殖方式

以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交替進行。

栽培技術

首先要培養好蜜環菌菌材或茵床。一般闊葉樹都可用來作培養蜜環菌的材料,但以檞、櫟、板栗、栓皮櫟等樹種最好。天麻用塊莖進行繁殖,主要用無明顯頂芽、個體較小的白麻和米麻作種麻,11月至翌年3月為栽種適期,但以11月冬種為好。採用菌材伴栽法或菌床栽培法。可選用室內培育、室外培育、防空洞培育。有性繁殖。天麻種子極小,由胚及種皮組成,無胚乳及其他營養貯備,發茅非常困難。種子萌發階段必須與紫萁小菇一類共生萌發菌建立共生營養關係,種子才能萌發。可採用樹葉菌床法或伴菌播種法播種。

病蟲防治

塊莖腐爛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要嚴格選擇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栽培;培養菌枝、菌種時,菌種一定要純;加大接菌量,抑制雜菌生長。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