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臭黃荊 - 中藥材

大臭黄荆,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近头状豆腐柴PremnasubcapitataRehd.的根和叶。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痢疾,痈肿疮毒,瘰疬,痛经,疝气,创伤出血。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

痢疾,癰腫瘡毒,瘰癧,痛經,疝氣,創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癰瘡腫毒:大臭黃荊葉適量。搗爛外敷。

2、治頸淋巴結核:大臭黃荊葉250g,牛筋條、雷公葉、蛇參葉各適量。研末,和紅糖外敷治未潰者,已潰者調麻油搽。

3、治月經痛:大臭黃荊根15g,小茴香9g。用醋炒,泡酒服。(1-3方出自《萬縣中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春、夏季採葉鮮用或曬乾。秋後挖根,鮮用或切片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馬鞭草科豆腐柴屬近頭狀豆腐柴。

形態特徵

灌木,高1-2m。枝條上具明顯的皮孔,嫩枝上有黃白色平展絨毛。單葉對生;葉柄長0.4-1cm,有平展柔毛。葉片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2.5-8.5cm,寬1.5-4.8cm,邊緣除先端與基部外,多少有鋸齒,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截形或圓形,表面暗黃綠色,有柔毛及黃色腺點,背面有氈狀毛和腺點。聚傘花序在小枝頂端緊縮成頭狀,長0.6-2.5cm,寬1-3.5cm;花序梗圓柱形,長0.5-2cm;苞片小,線形或狹披針形,長0.5-1cm;花萼杯狀;花冠黃綠色或綠白色,4裂成二唇形,上唇全緣,下唇3裂,喉部密生1圈長柔毛;雄蕊4,稍伸出花冠外。核果暗黑色,卵形,長3-4mm,寬2-3mm。花、果期5-8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四川、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約2600m的山坡林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