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冬 - 中藥材

天门冬,中药名。为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的块根。具有滋阴润燥,清肺降火的功效。主治燥热咳嗽,阴虚劳嗽,热病伤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喉肿痛。

功效作用

功能

滋陰潤燥,清肺降火。

主治

1、用於燥熱咳嗽,陰虛勞嗽,熱病傷陰,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喉腫痛。

2、西醫診為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癌、反覆呼吸道感染、妊娠咳嗽、肺結核、百日咳屬於肺陰虛者,咽喉炎、糖尿病、乾燥綜合徵屬於肺胃陰虛者,白內障屬於肝腎不足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搗爛絞汁塗。

禁忌

1、中藥配伍禁忌:畏曾青。

2、飲食禁忌:忌鯉魚、鯽魚。

注意事項

虛寒洩瀉及風寒咳嗽者禁服。

化學成分

含天門冬素(天門冬醯胺 Asparagine)32.4%-35.1%,還含有黏液質、β-谷甾醇、5-甲氧基-甲基醛。所含苦味成分為甾體皂苷,包括菝葜皂苷元、鼠李糖、木糖、葡萄糖等。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天門冬煎劑對炭疽桿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類白喉杄菌、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檸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杄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抑作用。

2、抗腫瘤作用:對白血病患者白細胞的脫氫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天門冬水提醇沉物對肉瘤S18有抑制作用。

3、殺滅蚊、蠅幼蟲作用:將切碎的天門冬根置水中使成0.5%-1%的濃度,具有殺滅蚊、蠅幼蟲作用。

4、增強機體免疫力:天門冬具有升高外周白細胞、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有利於抗體形成、增強體液免疫力等功能。

5、鎮咳、祛痰作用:天門冬醯胺有一定的鎮咳、祛痰作用。

相關論述

《新修本草》:俗雲顛棘、浣草者,形貌詺。雖作數名,終是一物。二根浣垢俱淨,門冬、浣草、互名之也。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肺胃燥熱,痰澀咳嗽,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等分。上兩味熬膏,煉白蜜收,不時含熱咽之。(《張氏醫通》二冬膏)

2、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溫溫,咽燥而不渴者,生天門冬搗汁一升,酒一斗,飴一升,紫菀四合,入銅器於湯上煎至可丸。服如杏子大一丸,日可三服。(《肘後方》)

3、治血虛肺燥,面板拆裂,及肺痿咳膿血證,天門冬新掘者不拘多少,淨洗,去心、皮,細搗,絞取汁用砂鍋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溫酒調服。(《醫學正傳》天門冬膏)

4、治肺癆,多兒母、百部、地骨皮各15g,麥冬9g,折耳根30g。煨水或燉肉吃。(《貴州草藥》)

相關配伍

1、天門冬配麥門冬:天門冬善於滋陰潤燥,清肺降火;麥門冬長於養陰潤肺,益胃生津。兩藥配伍,可增強滋陰潤肺的作用。適用於肺腎陰虛,勞嗽咯血等。

2、天門冬配貝母:天門冬甘苦寒涼,長於滋肺腎之陰而化痰熱;貝母甘苦微寒,善於清洩肺熱而化痰。兩藥配伍,可增強滋陰潤肺,清化痰熱的作用。適用於痰熱壅肺,傷津耗液,痰黏難咯等。

3、天門冬配阿膠:天門冬甘苦寒涼,長於滋肺腎之陰而化痰熱;阿膠味甘性平,善於滋陰潤燥而止血。兩藥配伍,可增強滋陰降火,潤肺止咳,化痰止血的作用。適用於肺痿日久,陰虛內熱,咳痰帶血等。

4、天門冬配桔梗:天門冬長於滋陰潤燥;桔梗善於宣肺化痰。兩藥配伍,可具有滋陰潤燥,宣肺化痰的作用。適用於熱邪壅肺,肺失宣肅之咳嗽稠痰,咽嗝氣塞,頭目不清等。

5、天門冬配黃芪:天門冬長於滋陰潤燥,清肺降火;黃芪善於補氣昇陽,益衛固表。兩藥配伍,可具有雙補氣陰,滋陰潤肺止咳的作用。適用於肺癆咳嗽重證,肺腎兩傷,氣陰不足,咳嗽氣促,四肢羸瘦等。

6、天門冬配黃柏:天門冬長於滋陰降火,生津止渴;黃柏善於清相火,退虛熱。兩藥配伍,可增強滋陰降火,退虛熱,生津止渴的作用。適用於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夢遺滑精,頭暈目眩,腰膝無力,咽乾口燥,舌紅苔少等。

7、天門冬配膽南星:天門冬甘苦寒,功可苦洩降火,清熱化痰;膽南星苦辛涼,功善清熱化痰,息風定驚。兩藥配伍,可增強清熱化痰的作用。適用於痰熱擾心所致的心神不寧,或見癲、狂、癇等。

8、天門冬配當歸:天門冬甘寒質潤,功可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當歸甘溫質潤,功善補血養血,潤腸通便。兩藥配伍,可增強養血滋陰,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熱病傷津,甚則陰虧血少之腸燥便秘,數日不行等。

鑑別用藥

1、麥門冬與天門冬:兩者均為百合科植物塊根,味甘歸肺經,屬清滋潤燥之品,皆能養陰清肺、潤燥通腸,同治肺熱燥咳、勞嗽咯血、內熱消渴及津枯腸燥便秘。然麥門冬性微寒味微苦,入心、胃經,潤燥清熱力較小,滋膩性亦小,又能養胃生津、清心除煩,善治溫熱病或久病胃陰被傷之口乾舌燥、陰虛有熱或溫病熱入營血之心煩不眠。天門冬性大寒味苦,入腎經,清火潤燥力較強,又滋腎陰,善治腎陰虧虛、陰虛火旺之潮熱盜汗、遺精;近年用於乳腺小葉增生。

2、知母與天門冬:兩者均源於百合科,性寒味甘苦,歸肺、腎經,為清降滋潤之品,皆能清熱降火、滋陰生津、潤燥通便,同治肺熱燥咳及陰虛勞嗽,熱病傷津口渴,內熱消渴,腎虛虧虛之潮熱盜汗遺精,陰虛津枯之腸燥便秘。然知母苦多於甘,兼入胃經,清熱瀉火力較強,多用於外感熱病;又能清胃火益胃陰,治胃火牙痛、口舌生瘡及胃陰不足之口乾舌燥。天門冬甘大於苦,滋陰潤燥力較強,多用於內熱陰傷,潮熱盜汗,遺精早洩。

相關藥品

潤肺止咳丸、口炎清顆粒。

相關方劑

天王補心丹(《校注婦人良方》)、三才湯(《溫病條辨》)。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定植後2-3年即可採收,割去蔓莖,挖出塊根,去掉泥土,用水煮或蒸至皮裂,撈出入清水中,趁熱剝去外皮,烘乾或用硫黃燻蒸。

炮製方法

1、天門冬,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泛油色黑者,迅速洗淨,或用明礬水洗淨,曬至半乾,切薄片,乾燥。

2、炒天門冬,現行,取淨天門冬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焦,取出放涼。

3、炙天門冬,現行,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後,投入淨天門冬片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深黃,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天門冬片100kg,用煉蜜12kg。

4、朱天門冬,取淨天門冬片用清水微潤溼,撒入硃砂細粉拌勻,曬乾或晾乾。每天門冬100kg,用硃砂0.15kg,以清心除煩。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炒天門冬、炙天門冬、朱天門冬密閉,置於陰涼乾燥處,防潮,防黴,防蛀。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塊根呈長紡錘形或圓柱形,稍彎曲,長4-18cm,直徑0.5-2cm。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半透明,有深淺不等的縱溝及細皺紋。質堅韌或柔潤,斷面黃白色,角質樣,有粘性,皮部寬,中柱明顯。氣微,味甘、微苦。以肥滿、緻密、色黃白、半透明者為佳。

飲片性狀

1、天門冬:為類圓形薄片,表面黃白色或淡棕色,中心黃白色。角質樣,半透明,微具粘性。氣微,味甜微苦。

2、炒天門冬:如天門冬片,表面淡黃色或棕色,中心淡黃色。

3、炙天門冬:形如天門冬片,表面黃色或棕黃色。氣微,味甜。

4、朱天門冬:形如天門冬片,外被紅色硃砂細粉。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百合科天門冬屬植物天門冬。

形態特徵

多年生攀援草本,全株無毛。塊根肉質,簇生,長橢圓形或紡錘形,長4-10cm,灰黃色。莖細,長可達2m,分枝具稜或狹翅;葉狀枝通常每3枚成簇,扁平,長1-3cm,寬1-2mm,先端銳尖。葉退化成鱗片,先端長尖,基部有木質倒生刺,刺在莖上長2.5-3mm,在分枝上較短或不明顯。花1-3朵簇生葉腋,單性,雌雄異株,淡綠色;花梗長2-6mm;雄花花被片6,雄蕊稍短於花被,花絲不貼生於花被片上,花葯卵形,長約0.7mm;雌花與雄花大小相似,具6個退化雄蕊。漿果球形,直徑6-7mm,成熟時紅色;具種子1顆。花期5-7月,果期8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陝西、甘肅、臺灣等地。

道地產區

主產於貴州湄沄赤水、望漠,四川涪陵、瀘州、樂山,廣西百色、羅城,浙江平陽、景寧,雲南巍山彝族自治縣、賓川等地。陝西、甘肅、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亦產。其中貴州產量最大,品質亦佳。

生長環境

生於陰溼的山野林邊、草叢或灌木叢中,也有栽培。

生長見習

喜溫暖溼潤氣候,不耐嚴寒,忌乾旱及積水。宜選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質壤土栽培;不宜在粘土或瘠薄土及排水不良的地方種植。

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或分株繁殖。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7-8月當果實由綠色變為黃色時採收,搓去果肉,清洗乾淨,選籽粒大、飽滿、烏潤髮亮的作種。春播在3-4月;秋插在8-9月,在無霜或霜期短的地區,以秋播發芽率高,生長健壯。春播種子用2-3倍溼沙貯藏過冬。播種前選廕庇度30%樹下作畦,也可搭棚遮蔭。於畦面開橫溝,行距17-20cm,播幅8-10cm,深3.5cm,將種子勻撒溝中,蓋細土或混有草木灰的土雜肥,再蓋薄草保溼。培育1-2年,在10月或春季萌芽前移栽,行株距(30-40)cm×(20-25)cm。

2、分株繁殖:3-4月植株未萌發前,將根挖出,分成3-5簇,每簇有芽1-2個,穴栽,每穴1簇,行株距30cm×(20-25)cm,保持溼潤,10-15d出苗。

病蟲防治

短鬚蟎,5-6月為害葉部,用40%水胺硫磷1500倍液或20%雙甲脒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