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郄穴 - 針灸穴位

浮郄,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缘。在股二头肌腱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腓总神经处。主治股腘部疼痛及麻木、便秘等。直刺1-1.5寸。

名詞釋義

郄,作隙。喻脈至殷門又浮折向上,故名浮郄。

功能作用

舒筋活血,養血安神。

定位

位於膝後區,膕橫紋上1寸,股二頭肌腱的內側緣。

解剖

在股二頭肌腱內側,有膝上外側動、靜脈。布有股後皮神經,正當腓總神經處。

詳細主治

1、 股膕部疼痛、麻木。2、 便秘。

詳細操作

仰臥位,於膕橫紋外側端直上1寸,肱二頭肌腱內側處取穴。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10-15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性胃腸炎、膀胱炎、腓腸肌痙攣、尿閉、便秘等。

配伍

1、配承山穴、崑崙穴主治小腿攣急。2、配尺澤穴、上巨虛穴主治腸鳴腹瀉。3、配氣衝穴、章門穴等治不寐。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在委陽上一寸。”2、《腧穴學》:“膕彎處稱郄,浮指在其上方,故名。”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