蝟脂 - 中藥材
猬脂,中药名。为猬科猬属动物刺猬ErinaceuseuropaeusLinnaeus,大耳猬属动物达乌尔猬HemiechinusdauricusSundevall或大耳猬HemiechinusauritusGmelin的脂肪油。动物刺猬,分布于我国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动物达乌尔猬,分布于我国东北及山西、陕西、宁夏等地。动物大耳猬,分布于我国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具有止血,杀虫之功效。主治肠风便血,秃疮,疥癣,耳聋。
功效作用
功能
止血,殺蟲。
主治
腸風便血,禿瘡,疥癬,耳聾。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滴耳中;或塗敷。
相關論述
1、《食療本草》:“可煮五金八石。”
2、《本草拾遺》:“主耳聾,可注耳中。”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虎爪傷人,刺蝟脂,日日敷之。內服香油。(《綱目》)
2、治燒傷,凍傷,刺蝟油外敷。(《山東藥用動物》)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四季均可捕捉,捕殺後取出脂肪,鮮用,或熬煉後用。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本品多為黏稠液體,冬季呈稠膏狀。全體淡棕色。氣微,味淡。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蝟科蝟屬動物刺蝟,大耳蝟屬動物達烏爾蝟或大耳蝟。
形態特徵
1、刺蝟,別名蝟、毛刺《爾雅》,白刺蝟《楊氏家藏方》,蝟鼠《綱目》,偷瓜蜮(姚可成《食物本草》),刺鼠《隨息居飲食譜》,偷瓜獾、刺血兒《中藥大辭典》。體形肥短,體長16-27cm,體重400-900g。頭寬而吻尖、眼小,耳短,其長度不超過周圍的刺長。體背面及兩側密生尖刺,刺粗而硬,四肢短小,爪較發達,尾短。刺蝟臉部色較深為褐色。全身的尖刺顏色變異較大,大致可分為:一為純白色,為數較少。一為基部白色或土黃色,中間棕色或黑褐色,尖端又為白色,因而整個體背呈土棕色。腹面及四肢有細而硬的白毛。四足淺褐色,尾上也覆有白毛。2、達烏爾刺蝟,體形較刺蝟略小,體長17.5-25cm。耳較長,超過其周圍尖刺之長。刺短而細,棕褐色與白色相間,無純白色尖刺。體背為淺棕褐色,體側及腹面長有粗硬的汙白色毛。3、大耳蝟,體形較小,體長17-23cm。吻部甚尖,耳大,耳長為37-50mm,耳尖鈍圓,顯然超過其周圍的尖刺。軀體背面覆有硬刺構成的甲冑,由頭部耳後方開始,往後一直伸展到尾基部之前。體背部的尖刺為暗褐色與白色相間,也有少數全白色的刺。尾極短為棕褐色。為荒漠、半荒漠地帶典型的種類。
分佈區域
1、刺蝟,分佈於我國東北及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等地。2、達烏爾蝟,分佈於我國東北及山西、陝西、寧夏等地。3、大耳蝟,分佈於我國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新疆等地。
生長環境
1、刺蝟,棲息于山地森林、平地草原、開墾地及荒地、灌木或草叢等各種型別的環境中,但以平原丘陵、灌木叢中為多。2、達烏爾蝟,棲息於乾旱地區草原地帶的低窪地及半荒漠地區的灌叢中。3、大耳蝟,棲息於農田、莊園,礫石荒漠也能見到。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