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節花 - 中藥材

节节花,中药名。为苋科莲子草属植物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L.)DC.[Illecebrum sessile L.]的全草。具有凉血散瘀,清热解毒,除湿通淋的功效。主治咳血,吐血,便血,湿热黄疽,痢疾,泄泻,牙龈肿痛,咽喉肿痛,肠痈,乳痈,痄腮,痈疽肿毒,湿疹,淋证,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涼血散瘀,清熱解毒,除溼通淋。

主治

咳血,吐血,便血,溼熱黃疽,痢疾,洩瀉,牙齦腫痛,咽喉腫痛,腸癰,乳癰,痄腮,癰疽腫毒,溼疹,淋證,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或搗汁燉服。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項

凡無瘀滯及孕婦忌服。

《本草經疏》:無瘀血停留者不宜內服。不由內傷血凝胸膈板痛,而因火炎血溢以致吐血者,忌之。

化學成分

全草含24-亞甲基環木菠蘿烷醇,環桉烯醇,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α-菠菜甾醇,5-α-豆甾烷-7-烯醇,二十九烷,16-三十一烷酮,漢地醇。葉中分得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熊果酸酯,28-O-β-D-吡喃葡萄糖齊域果酸酯。有報道說分得以齊墩果酸為甙元,葡萄糖和鼠李糖為糖部分的皂甙。從根中提取分得羽扇豆醇。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散瘀,消毒,敷瘡。

2、《植物名實圖考》:洗無名腫毒。

3、《福建民間草藥》:消炎止痛,拔毒退腫。

4、《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咳嗽,吐血,下乳。

5、《四川中藥志》:清火退熱,治牙痛,利水,療腸風下血。

6、《泉州本草》:清熱解毒,逐血消瘀,通淋利小便。治發熱口渴,淋症,腸癰,痢疾,外敷癰疽腫毒。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肺熱咳血:蝦鉗菜三兩。搗汁,加食鹽少許,燉溫服。(《福建中草藥》)

2、治赤白痢疾:節節花鮮全草五至八錢,水一碗半,煎七分。赤痢和白糖,白痢和紅糖服;或調蜂蜜最妙。(《閩南民間草藥》)

3、治腸風下血:水牛膝、落地金錢。燉內服。

4、治諸種淋症:節節花鮮全草煎湯服,每次二兩,每日二次。

5、治小便疼痛:節節花全草,每次二兩,煎湯泡食鹽或糖,代茶頻服。

6、治慢性腸癰:節節花鮮全草,搗絞汁泡酒服,每次一兩,每日三次。(《泉州本草》)

7、治疔瘡腫毒:鮮曲節草,用冷開水洗淨,和冬蜜搗貼,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8、治蜂窩癰:節節花鮮全草適量,搗汁和雞蛋清調敷。(《閩南民間草藥》)

9、治牙痛:水牛膝、地骨皮、蒲草頭。水煎服。(《四川中藥志》)

10、治虛火牙疼:水牛膝、路邊雞、桂花根,水煎服。(《四川中藥志》)

11、治蛇傷:鮮曲節草二至四兩,地瓜燒酒四兩,酌加水煎取成半碗,內服。所餘藥渣,搗勻敷貼傷處。(《福建民間草藥》)

12、治溼疹、皮炎、癬疥:蝦鉗菜煎水洗。(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13、治瘧疾:地扭子嫩葉尖一兩。煮稀飯吃。(《貴州草藥》)

14、治痞塊:地扭子適量,搗爛包痞塊硬處。(《貴州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7-9月採收,鮮用或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與空心莧(參見“空心莧”條)相近似,唯莖有明顯的條紋及縱溝,溝內有柔毛,在節處有1行橫‘柔毛。葉緣有時具不明顯鋸齒。頭狀花序1-4個,腋生,無總花梗;花白色。雄蕊3。顯微鑑別與空心莧相似,但葉片上短蠶形非腺毛為4-5細胞,頂端細胞顯著形狹而略延長。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莧科蓮子草屬植物蓮子草。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細長,上升或匍匐,有兩行縱列的白色柔毛,節上密被柔毛。葉對生,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8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漸狹成短葉柄,全緣或中部呈波狀。頭狀花序腋生,長0.5-1cm;每花有苞片5,披針形,幹膜質;花密集,花被5,白色,幹膜質;雄蕊通常3枚,不育雄蕊三角狀鑽形,花絲基部合生成杯狀;雌蕊1,心皮1,柱頭頭狀。胞果倒卵形,稍扁平,兩側有狹翅。花期5月。果期7月。

分佈區域

分佈華中、華東、華南和西南。

生長環境

生於水邊、田邊等潮溼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