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杏湯 - 方劑

桑杏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为治燥剂。具有清宣温燥,润肺止咳之功效。主治外感温燥证。症见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者。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百日咳等证属外感温燥,邪犯肺卫者。

  • 名称:桑杏汤
  • 出处:《温病条辨》
  • 分类:治燥剂-轻宣外燥剂
  • 功用:清宣温燥,润肺止咳
  • 主治:外感温燥证

歌訣

桑杏湯中象貝宜,沙參梔豉與梨皮;身熱咽乾咳痰少,辛涼甘潤燥能醫。

組成

桑葉一錢(3g),杏仁一錢五分(4.5g),沙參二錢(6g),象貝一錢(3g),香豉一錢 (3g),梔皮一錢(3g),梨皮一錢(3g)。

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水煎服。2、古代用法:水二杯,煮取一杯,頓服之,重者再作服。

功用

清宣溫燥,潤肺止咳。

主治

外感溫燥證。身熱不甚,口渴,咽乾鼻燥,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舌紅,苔薄白而幹,脈浮數而右脈大者。

方義

本方證系溫燥外襲,肺津受灼之輕證。因秋感溫燥之氣,傷於肺衛,其病輕淺,故身熱不甚;燥氣傷肺,耗津灼液,肺失清肅,故口渴、咽乾鼻燥、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本方證雖似於風熱表證,但因溫燥為患,肺津已傷,治當外以清宣燥熱,內以潤肺止咳。方中桑葉清宣燥熱,透邪外出;杏仁宣利肺氣,潤燥止咳,共為君藥。豆豉辛涼透散,助桑葉輕宣透熱;貝母清化熱痰,助杏仁止咳化痰;沙參養陰生津,潤肺止咳,共為臣藥。梔子皮質輕而入上焦,清洩肺熱;梨皮清熱潤燥,止咳化痰,均為佐藥。本方乃辛涼甘潤之法,輕宣涼潤之方,使燥熱除而肺津復,則諸症自愈。

配伍特點

本方辛涼甘潤合法,輕宣涼散於生津養液並用,透洩溫燥而不傷津,涼潤肺金而不滋膩。方中諸藥用量較輕,且煎煮時間不宜過長,體現“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之用藥特點。

運用

1、本方為治療溫燥傷肺輕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身熱不甚,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右脈數大為辨證要點。2、本方常用於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咯血、百日咳等證屬外感溫燥,邪犯肺衛者。

使用注意

本方意在輕宣,故藥量不宜過重,煎煮時間亦不宜過長。

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溫病條辨》卷1:“秋感燥氣,右脈數大,傷手太陰氣分者,桑杏湯主之。”2、方論選錄張秉成《成方便讀》卷3:“此因燥邪傷上,肺之津液素虧,故見右脈數大之象,而辛苦溫散之法,似又不可用矣。止宜輕揚解外,涼潤清金耳。桑乃箕星之精,箕好風,故善搜風,其葉輕揚,其紋象絡,其味辛苦而平,故能輕解上焦脈絡之邪。杏仁苦辛溫潤,外解風寒,內降肺氣。但微寒驟束,胸中必為不舒,或痰或滯,壅於上焦,久而化熱,故以香豉散肌表之客邪,宣胸中之陳腐。象貝化痰;梔皮清熱。沙參、梨皮養陰降火,兩者兼之,使邪去而津液不傷,乃為合法耳。”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