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鞭草 - 中藥材

马鞭草,中药名。为马鞭草科马鞭草属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利水消肿,截疟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湿热黄疸,痢疾,疟疾,淋病,水肿,小便不利,血瘀经闭,痛经,癥瘕痈疮,肿毒,跌打损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活血通經,利水消腫,截瘧。

主治

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牙齦腫痛,溼熱黃疸,痢疾,瘧疾,淋病,水腫,小便不利,血瘀經閉,痛經,癥瘕癰瘡,腫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1、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或入丸、散。

2、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項

孕婦慎服。

1、《本草經疏》:“病人雖有溼熱血熱證脾陰虛而胃氣弱者勿服。”

2、《本草從新》:“瘡證久而虛者,斟酌用之。”

3、《本草用法研究》:“血虛者忌用。”

化學成分

1、全草含馬鞭草苷,戟葉馬鞭草苷,羽扇豆醇,β-谷甾醇,熊果酸,桃葉珊瑚苷,蒿黃素。

2、地上部分含苯丙苷類成分:洋丁香酚苷;環烯醚萜苷類成分:馬鞭草苷和戟葉馬鞭草苷;三萜類成分:3α,24-二羥基-12-烏蘇烯-28-羧酸,3α,24-二羥基-12-齊墩果烯-28-羧酸和熊果酸。

3、葉中含馬鞭草新苷,腺苷,β-胡蘿蔔素;環烯醚萜苷類葡萄糖苷:3,4-二氫馬鞭草苷;黃酮苷類: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基(1→2)β-D-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芹菜素-7-半乳糖苷,脂麻素-6-葡萄糖苷,芹菜素-7-葡萄糖醛酸苷。葉中精油含40多種成分,主要有檸檬烯,香薑黃烯,氧化丁香烯,匙葉桉油烯醇。

4、根和莖中含水蘇糖。黃酮苷類成分:芹菜素7-葡萄糖,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半乳糖苷,香葉木素7葡萄糖苷,香葉木素7-半乳糖苷,香葉木素7-新橙皮糖苷和金聖草素7半乳糖苷。三萜類齊墩果酸,3-表熊果酸,3表齊墩果酸,馬鞭草新苷,還含β-谷甾醇D-葡萄糖苷。

藥理作用

1、抗炎止痛作用:水及醇提取物對滴入家兔結膜囊內芥子油引起的炎症均有抗炎作用,後者的抗炎作用比前者好。後者中的水溶部分又較水不溶部分為佳。水提取物對電刺激家兔齒髓引起的疼痛有鎮痛作用,給藥後1h開始,3h消失;醇提取物的鎮痛作用在6h後尚未完全消失,水溶部分作用更大,而水不溶部分則無鎮痛作用。

2、鎮咳作用:馬鞭草水煎液有一定鎮咳作用,其鎮咳的有效成分為β-谷甾醇和馬鞭草苷。

3、對子宮的作用:馬鞭草在濃度為1.6×10-2g/ml時,對大鼠子宮肌條及非妊娠和妊娠人體子宮肌條均有一定的興奮作用。在大鼠子宮肌條,動情期的標本對馬鞭草最為敏感加人馬鞭草後常引起緊張性和收縮振幅同時增加;而其他各期的標本常常只是收縮振幅有所增加。人的子宮肌條對馬鞭草的反應較弱,一般只是緊張性發生變化。在大鼠子宮肌條實驗中馬鞭草和PGE2有相互增強作用,而和PGF則只有相加作用。馬鞭草在足以興奮子宮平滑肌的濃度時,對空腸平滑肌卻沒有明顯作用,也不能增強PGE2對空腸平滑肌的作用。

4、其他作用:馬鞭草苷對交感神經末梢小量興奮,大量抑制;對哺乳動物可促進乳汁分泌。

毒理作用

其毒性很低,不溶血,有擬副交感作用。

相關論述

1、《別錄》:“主下部暨瘡。”

2、《藥性論》:“主破腹中惡血皆下,殺蟲良。”

3、《本草拾遺》:“主癥癖血瘕,久瘧,破血。”

4、《日華子》:“通月經,治婦人血氣肚脹,月候不勻。”

5、《寶慶本草折衷》“利小便不通。”

6、《本草衍義補遺》:“治金瘡,行血,活血。”

7、《本草蒙筌》:“去小腹卒痛難當,禁久瘧發熱不斷。絞腸痧即效,纏喉痺極靈。殺諸般疰蟲,消五種痞塊。”

8、《綱目》:“搗塗癰腫及蠼螋尿瘡,男子陰腫。”

9、《生草藥性備要》:“活血通經。治洗疳瘡,又治生馬瘡用,能去膿毒洗痔瘡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10、《馮氏錦囊》:“為涼血、去溼熱、殺蟲之藥。”

11、《本草從新》:“破血通經,殺蟲消腫。治氣血癥瘕,下部暨瘡陰腫,發背癰疽,楊梅毒氣,專以驅逐為長。”

12、《醫林纂要》:“瀉心火,破熱血。”

13、《分類草藥性》:“去小便血淋腫痛。”

14、《現代實用中藥》:“根用於赤白痢疾,慢性瘧疾,水腫,臌脹等。並有瀉下作用。”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傷風感冒、流感:鮮馬鞭草45g,羌活15g,青蒿30g。上藥煎湯2小碗,一日2次分服,連服2-3天。咽痛加鮮桔梗15g。(《江蘇驗方草藥選編》)

2、治喉痺深腫連頰,吐氣數者,名馬喉痺:馬鞭草一根握。截去兩頭,搗取汁服。(《千金方》)

3、治傳染性肝炎,肝硬化腹水:馬鞭草、車前草、雞內金各15g。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4、治急性膽囊炎:馬鞭草、地錦草各15g,玄明粉9g。水煎服。痛甚者加三葉鬼針草30g。(《福建藥物志》

5、治婦人月水滯澀不通,結成癥塊,腹肋脹大欲死:馬鞭草根苗5斤。細銼,以水五斗,煎至一斗,去滓,別於淨器中熬成膏。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半匙。(《聖惠方》)

6、治卒大腹水病:鼠尾草、馬鞭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更煎,以粉和為丸服,如大豆大二丸加至四五丸。禁肥肉,生冷勿食。(《肘後方》)

7、治臌脹,身幹黑瘦,多渴煩悶:用馬鞭草細銼,曝幹勿令見火,以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溫服無時。(《衛生易簡方》)

8、治乳癰腫痛:馬鞭草一握,酒一碗,生薑一塊。擂汁服,渣敷之。(《衛生易簡方》)

9、治瘰癧未破:以馬鞭草為末,加麝香少許,和勻。每服二錢,白湯食後調服。(《杏苑生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7-10月花開放時採收,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性狀莖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縱溝,長0.5-1cm;表面綠褐色,粗糙;質硬而脆,斷面有髓或中空。葉對生,多皺縮破碎,綠褐色,具毛,完整者展平後葉片3深裂,邊緣有鋸齒。穗狀花序細長,小花排列緊密。無臭,味苦。

常見偽品

偽品:

千屈菜(水柳):為千屈菜科植物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L.的乾燥全草。莖呈方柱形,灰綠色至黃綠色,質硬,易折斷,斷面邊緣纖維狀,中空。葉片灰綠色,質脆,多皺縮破碎,完整的葉對生或3片輪生於莖上,葉片狹披針形,全緣,無柄。頂端具形似穗狀花序,每2-3朵小花腋生於一葉狀苞片內,花萼灰綠色,筒狀;花瓣紫色。蒴果橢圓形,包於宿存花萼內。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馬鞭草科馬鞭草屬植物。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達1m以上。莖四方形,節及枝上有硬毛。葉對生;葉片卵圓形、倒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2-8cm,寬15cm,基生葉的邊緣通常有粗鋸齒及缺刻;莖生葉多為3深裂,裂片邊緣有不整齊鋸齒,兩面均被硬毛。穗狀花序頂生及腋生,細弱,長可達25cm;花小,初密集,結果時疏離;每花具1苞片,有粗毛;花尊管狀,膜質,有5稜,具5齒;花冠淡紫色至藍色,花冠管先端5裂;雄蕊4,著生於花冠管的中部,花絲短。果長圓形,包於宿萼內,成熟後4瓣裂。花期6-8月,果期7-9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中南、西南及山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陝西、甘肅、新疆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河岸草地、荒地、路邊、田邊及草坡等處。

生長見習

喜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壤土、砂質壤土均可種植。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春、秋雨季均可播種。按行距30cm開淺溝條播,2星期出苗,分2次間苗,最後按株距15cm定苗。春播的當年可收秋播的在田間越冬,翌春返青,應加強管理。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