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草 - 中藥材

羊蹄草,中药名。为菊科一点红属植物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L.)DC.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凉血,散瘀的功效。主治感冒,乳蛾,痢疾,腹泻,热淋,便血,水肿,目赤,乳痈,疔疖,湿疹,跌打损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利水,涼血,散瘀。

主治

感冒,乳蛾,痢疾,腹瀉,熱淋,便血,水腫,目赤,乳癰,疔癤,溼疹,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8g,鮮品15-30g;或搗汁含咽。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禁忌

《廣東中藥》:“孕婦慎用。”

化學成分

羊蹄草地上部分含生物鹼:克氏千里光鹼、多榔菊鹼。黃酮類成分:金絲桃苷、三葉豆苷、槲皮苷、芸香苷、槲皮素。三萜類成分:熊果酸、西米杜鵑醇又含β-谷甾醇、豆甾醇,以及正二十六醇,三十烷,蜂花酸棕櫚酸。

藥理作用

1、抑菌作用:100%煎劑平板打洞法證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

2、抑瘤作用:羊蹄草甲醇提取物是DL、EAC、L-929細胞的細胞毒素,但在體外條件下對正常淋巴細胞無毒作用。給小鼠以100mg/kg的劑量灌胃能抑制腫瘤的增長,能增加腫瘤小鼠的存活時間。此外,還能抑制DNA的合成。

相關論述

1、《嶺南採藥錄》:“治腸痔瀉血,利小兒積蟲,治五疳,開胃進食,解魚毒。”

2、《廣東中藥》:“清解大腸溼熱,涼血生肌,消腫拔毒。主治痢疾,脫肛(配火炭母),麻疹透後熱毒內困,赤眼,瘡癤腫毒,溼疹癢痛,乳瘡,小兒生殖器紅腫。”

3、《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抗菌消炎。主治乳腺炎,癤腫,陰道炎,扁桃體炎,咽喉炎,馬蜂刺傷。”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慢性胃腸炎:鮮一點紅60g,桂皮6g水煎,每日1劑。(江西《草藥手冊》)

2、治風熱翳膜:野芥蘭120g,梅片0.3g。共搗爛,敷眼眶四周。(出自《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3、治小兒疳積:野芥蘭9g。蒸瘦豬肉吃。(出自《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4、治水胂:鮮一點紅全草、燈心草各60g。水煎,飯前服,每日2次。(《福建民間草藥》)

5、治乳腺炎,癤腫:(一點紅)鮮全草適量,加食鹽少許搗爛,敷患處,每日1換。同時鮮全草30g(幹品15g),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6、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一點紅、酢漿草鮮品各適量搗爛加酒少許,灼熱外包。(《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7-11月採收,鮮用或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全草長約30cm。根莖細長,圓柱形,淺棕黃色;莖少分枝,細圓柱形,有縱紋,灰青色或黃褐色。葉多皺縮灰青色,基部葉卵形、琴形,上部葉較小,基部稍抱莖紙質。頭狀花序乾枯,花多已脫落,花托及總苞殘存,苞片茶褐色,膜質。瘦果淺黃褐色,冠毛極多,白色。有乾草氣,味淡,略鹹。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菊科一點紅屬植物一點紅。

形態特徵

全草長約30cm。根莖細長,圓柱形,淺棕黃色;莖少分枝,細圓柱形,有縱紋,灰青色或黃褐色。葉多皺縮灰青色,基部葉卵形、琴形,上部葉較小,基部稍抱莖;紙質。頭狀花序乾枯,花多已脫落,花托及總苞殘存,苞片茶褐色,膜質。瘦果淺黃褐色,冠毛極多,白色。有乾草氣,味淡,略鹹。

分佈區域

分佈廣東、廣西、貴州、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地。產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田園、路邊或草叢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