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棗 - 中藥材

广枣,中药名。为漆树科植物南酸枣Choerospondiasaxillaris(Roxb.)BurttetH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行气活血,养心安神,消积,解毒的功效。主治气滞血瘀,胸痛,心悸气短,神经衰弱,失眠,支气管炎,食滞腹满,腹泻,疝气,烫火伤。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氣活血,養心安神,消積,解毒。

主治

氣滯血瘀,胸痛,心悸氣短,神經衰弱,失眠,支氣管炎,食滯腹滿,腹瀉,疝氣,燙火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鮮果,2-3枚,嚼食;果核,煎湯,15-24g。外用:適量,果核煅炭研末,調敷。

相關論述

1、《廣西中草藥》:“清熱毒,殺蟲收斂,消食滯。主治燙火傷、食滯腹滿。”

2、《四川常用中草藥》:“除溼,收斂。治溼熱腹瀉,口渴,吼喘等症。”

3、《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養心安神,用於失眠。”

4、《實用蒙藥學》:“行氣活血,養心安神。主治氣滯血瘀,心區作痛,神經衰弱,失眠,心跳氣短,心神不安。”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神經衰弱、失眠、頭暈:廣棗50g,豆蔻40g,白鉅子30g,蓽茇20g,石決明(煅)20g。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備用。每日2-3次,每次3-4g,牛奶為引,白開水送服。(《實用蒙藥學》)

2、治慢性支氣管炎:冬東子250g,燉肉吃。(《四川中藥志》1979年)

3、治疝氣:酸棗種仁適量,磨水內服。(《壯族民間用藥選編》)

4、治食滯腹痛:(南酸棗)鮮果2-3枚,嚼食。(《浙江藥用植物志》)

5、治燙傷:①酸棗樹果核適量,燒灰存性,研末,茶油調塗患處。(《福建藥物志》)②酸棗種仁、金櫻子根、雞內金各適量,研末,加梅片粉、茶油少許塗患處。(《壯族民間用藥選編》)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乾燥。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用時搗碎。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

藥材鑑別

鑑別

1、本品粉末棕色。內果皮石細胞呈類圓形、橢圓形、梭形、長方形或不規則形,有的延長呈纖維狀或有分枝,直徑14-72μm,長25-294μm,壁厚,孔溝明顯,胞腔內含淡黃棕色或黃褐色物。內果皮纖維木化,多上下層縱橫交錯排列,壁厚或稍厚,有的胞腔內含黃棕色物。外果皮細胞表面觀呈類多角形,胞腔內含棕色物;斷面觀細胞呈類長方形,徑向延長,外壁及徑向壁角質化增厚。中果皮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和少數方晶,簇晶直徑17-42μm,方晶菱形或不規則形,長10-48μm,直徑7-27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70%乙醇20ml,加熱迴流15分鐘,濾過,濾液蒸乾,加乙酸乙酯10ml使溶解,濾過,取濾液1ml,置蒸發皿中,蒸乾,加硼酸飽和的丙酮溶液與10%枸櫞酸丙酮溶液各1ml,顯黃綠色,繼續蒸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黃綠色熒光;另取濾液1ml,置試管中,蒸乾,加甲醇1ml使溶解,加三氯化鋁試液3-4滴,溶液黃色略加深,點於濾紙上,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黃綠色熒光。

3、取本品粉末5g,加70%乙醇30ml,加熱迴流30分鐘,濾過,濾液蒸至約2ml,加水5ml使溶解,用乙醚振搖提取2次,每次15ml,合併乙醚液,蒸乾,殘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沒食子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甲酸(7∶2∶1)為展開劑,展開,展距15cm,取出,晾乾,置氨蒸氣中燻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

果實呈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3cm,直徑1.4-2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稍有光澤,具不規則的皺褶;基部有果梗痕。果肉棕褐色。核近卵形,紅棕色或黃棕色,頂端有5個(偶有4或6個)明顯的小孔。質堅硬。種子5顆,長圓形。無臭,味酸。

以個大、肉厚、色黑褐色者為佳。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漆樹科南酸棗屬南酸棗。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8-20m。樹幹挺直,樹皮灰褐色,縱裂呈片狀剝落,小枝粗壯,暗紫褐色,無毛,具皮孔。奇數羽狀複葉互生,長25-40cm,小葉柄長3-5mm;小葉7-15枚,對生,膜質至紙質,卵狀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4-12cm,寬2-5cm,先端尾狀長漸尖,基部偏斜,全緣,兩面無毛或稀葉背脈腋被毛;側脈8-10對。花雜性,異株;雄花和假兩性花淡紫紅色,排列成頂生或腋生的聚傘狀圓錐花序,長4-10cm;雌花單生於上部葉腋內;萼片、花瓣各5;雄蕊10;子房5室;花柱5,分離,長約0.5mm。核果橢圓形或倒卵形,長2-3cm,徑約2cm,成熟時黃色,中果皮肉質漿狀,果核長2-2.5cm,徑1.2-1.5cm,先端具5小孔。花期4月,果期8-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2000m的山坡、丘陵或溝谷林中,喜光,速生,適應性強。

生長見習

喜溫暖溼潤的氣候。適應性強,生長迅速。但不耐寒,要求充分陽光。對土壤要求不嚴,除過酸過鹼土壤外,一般土壤均能種植。

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果實夏、秋季成熟,採回晾乾後,即可播種。因種子堅硬,用溼沙擦種皮,冷天浸種1d。條播或穴播,行株距30cm×30cm開穴播。覆土4cm,澆水,經常保持苗床溼潤,當苗高35cm左右即可定植。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