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氣湯 - 方劑

大承气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泻下剂。具有峻下热结之功效。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热结旁流证,下利清谷,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呼吸窘迫综合症、挤压综合征、急性阑尾炎等。

  • 名称:大承气汤
  • 出处:《伤寒论》
  • 分类:泻下剂-寒下
  • 功用:峻下热结
  • 主治:阳明腑实证

歌訣

大承氣湯用硝黃,配伍枳樸瀉力強;痞滿燥實四症見,峻下熱結第一方。

組成

大黃(酒洗)四兩(12g),厚朴(去皮,炙)半斤(24g),枳實(炙)五枚(12g)。芒硝三合(9g)。

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水煎,先煮厚朴、枳實,大黃後下,芒硝溶服。2、古代用法: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渣,內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渣,內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餘勿服。

功用

峻下熱結。

主治

1、陽明腑實證。大便不通,頻轉矢氣,脘腹痞滿,腹痛拒按,按之則硬,甚或潮熱譫語,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黃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2、熱結旁流證。下利清谷,色純青,其氣臭穢,臍腹疼痛,按之堅硬有塊,口舌乾燥,脈滑實。3、裡熱實證之熱厥、痙病或發狂等。

方義

本證是由傷寒之邪內傳陽明之腑,入裡化熱,或溫病邪入胃腸,熱盛灼津所致。治療方法以峻下熱結為主。實熱內結,胃腸氣滯,腑氣不通,故大便不通,頻轉矢氣,脘腹痞滿,腹痛拒按;裡熱熾盛,上擾神明,故譫語;舌苔黃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是熱盛傷津之徵。“熱結旁流”證,乃燥屎堅結於裡,胃腸欲排除則不能,逼迫津液從燥屎之旁流下所致。熱厥、痙病、發狂等,皆因實熱內結,或氣機阻滯,陽氣被遏,不能外達於四肢;熱盛傷筋、筋脈失養而攣急;或胃腸燥熱上擾心神所致。方中大黃瀉熱通便,盪滌腸胃,為君藥。芒硝助大黃瀉熱通便,並能軟堅潤燥,為臣藥,二藥相須為用,峻下熱結之力甚強;積滯內阻,則腑氣不通,故以厚朴、枳實行氣散結,消痞除滿,並助硝、黃推蕩積滯以加速熱結之排洩,共為佐使。

配伍特點

本方瀉下與行氣並重,瀉下以利行氣,行氣以助瀉下,相輔相成,共下熱結。

運用

1、本方為治療陽明腑實證的基礎方,又是寒下法的代表方。臨床應用以痞、滿、燥、實四症,及舌紅苔黃,脈沉實為辨證要點。2、本方常用於急性單純性腸梗阻、粘連性腸梗阻、蛔蟲性腸梗阻、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幽門梗阻,以及某些熱性病過程中出現高熱、神昏譫語、驚厥、發狂而見大便不通、苔黃脈實者。

加減化裁

若兼氣虛者,宜加人參補氣,防瀉下氣脫;兼陰津不足者,加玄參、生地以滋陰潤燥。

使用注意

本方為瀉下峻劑,凡氣虛陰虧、燥結不甚者,以及年老、體弱等均應慎用;孕婦禁用;注意中病即止,以免耗損正氣。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複方大承氣湯皆為大承氣湯類方。四個承氣湯均用大黃以盪滌胃腸積熱。大承氣湯硝、黃並用,大黃後下,且加枳、樸,故攻下之力頗峻,為“峻下劑”,主治痞、滿、燥、實四症俱全之陽明熱結重證;小承氣湯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樸用量亦減,故攻下之力較輕,稱為“輕下劑”,主治痞、滿、實而燥不明顯之陽明熱結輕證;調胃承氣湯不用枳、樸,後納芒硝,但大黃與甘草同煎,故瀉下之力較前二方緩和,稱為“緩下劑”,主治陽明燥熱內結,有燥、實而無痞、滿之證;複方大承氣湯由大承氣湯(枳殼易枳實)加炒萊菔子、桃仁、赤芍而成,故行氣導滯、活血祛瘀作用增強,適用於單純性腸梗阻而氣脹較重者,並可預防梗阻導致區域性血瘀氣滯引起的組織壞死。

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慾解,可攻裡也。手足戢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氣湯下之。”2、方論選錄吳昆《醫方考》卷1:“傷寒陽邪入裡,痞、滿、燥、實、堅全俱者,急以此方主之。調胃承氣湯不用枳、樸者,以其不作痞滿,用之恐傷上焦虛無氤氳之元氣也;小承氣湯不用芒硝者,以其實而未堅,用之恐傷下焦血分之真陰,謂不伐其根也;此則上中下三焦皆病,痞、滿、燥、實、堅皆全,故主此方以治之。厚朴苦溫以去痞,枳實苦寒以洩滿,芒硝鹹寒以潤燥軟堅,大黃苦寒以洩實去熱。”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