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葉山柑 - 中藥材

尾叶山柑,中药名。为山柑科山柑属植物小绿刺CapparisurophyllaF.Chun的叶。植物小绿刺,分布于我国广西及云南西南部至东南部。具有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蛇毒咬伤。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消腫。

主治

蛇毒咬傷。

用法用量

外用:30-90g,搗爛外敷。

相關論述

《廣西本草選編》:“解毒消腫。主治毒蛇咬傷。”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蛇毒咬傷,(尾葉山柑)鮮葉30g搗爛,先將患者頭部百會穴處頭髮剃光,後將藥敷上,包紮好,每日換藥1-2次。另取鮮葉60-90g搗爛,敷於傷口周圍。(《廣西本草選編》)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洗淨,鮮用或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葉柄纖細,長為3-5mm;葉片卵形或橢圓形,幼時膜質,老時草質,頂端漸狹延成長尾,基部圓形或急尖,長3-7cm,鐮彎或稍直。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山柑科山柑屬植物小綠刺。

形態特徵

植物小綠刺,別名尾葉山柑《全國中草藥彙編》。為小喬木或灌木,高2-7米。樹皮黑色,有長圓形或線形淡黃白色皮孔;新生枝無毛或有極細淺褐色星狀毛,後變無毛;小枝圓柱形,纖細,幹後綠色或黃綠色,有縱行細條紋,無刺或有長約1毫米上舉微內彎的小刺;莖上刺粗壯,長達5毫米,基部膨大,直或微外彎。葉卵形或橢圓形,幼時膜質,老時草質,基部圓形或急尖,頂端漸狹延成長尾,連尾長3-7釐米;尾長(1-)1.5-2.5釐米,中部寬約2毫米,鐮彎或直;中脈表面微凹成細溝或與葉面平齊,背面凸起,網狀脈不明顯;葉柄纖細,長3-5毫米。花單出腋生或2-3朵排成一短縱列腋上生;花梗長6-12(-15)毫米;萼片長3-5毫米,寬2-3毫米,外面無毛,邊緣及內面有絨毛,外輪卵形,近軸萼片基部淺囊狀,內輪橢圓形;花瓣白色,外面近無毛,內有絨毛,長6-7毫米,寬3-4毫米,上面1對卵形,相鄰一側中部以下彼此貼合,基部向外反折,下面1對橢圓形,分離;雄蕊12-20;雌蕊柄長1.4-2.5釐米,絲狀,無毛;子房長約1毫米,無毛,1室,胎座2。果球形,直徑6-10毫米,成熟後桔紅色,表面近平滑;花梗與雌蕊柄果時均不增粗。種子1-2粒。花期3-6月,果期8-12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我國廣西及雲南西南部至東南部。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道旁、河旁或溪邊、山谷疏林或石山灌叢,海拔可達1850米。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