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竹桃 - 中藥材

夹竹桃,中药名。为夹竹桃科夹竹桃属植物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的叶及枝皮。具有强心利尿,祛痰定喘,镇痛,祛瘀的功效。主治心脏病心力衰竭,喘咳,癫痫,跌打肿痛,血瘀经闭。

功效作用

功能

強心利尿,祛痰定喘,鎮痛,祛瘀。

主治

心臟病心力衰竭,喘咳,癲癇,跌打腫痛,血瘀經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0.9g;研末,0.05-0.1g。外用:搗敷或製成面劑外塗。

不良反應

毒性反應主要為頭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以及心律失常,傳導阻滯。

禁忌

《浙江藥用植物志》:“體弱者及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

本品有毒,應嚴格控制劑量。

化學成分

1、樹皮含強心苷:夾竹桃苷A、B、D、F、G、H、K,歐夾竹桃苷乙;三萜類:齊墩果酸,熊果酸等。

2、葉含強心苷:夾竹桃苷,16-去乙醯基去水夾竹桃苷,歐夾竹桃苷乙,16-去氫歐夾竹桃苷乙,8β-羥基-16去氫-8β-羥基洋地黃毒苷,還含按樹油,中性多糖NIB-1。

藥理作用

1、強心作用:本品含多種強心苷,具有顯著的強心作用,皮及木心的作用較強,葉的作用次之,花的作用最弱。

2、鎮靜作用:夾竹桃葉煎劑和醇提取物皮下注射能抑制小鼠自發活動,延長環己巴比妥的睡眠時間,拮抗咖啡因和苯丙胺所致活動亢進,鎮靜作用可能為所含強心苷或苷元所致。另外,夾竹桃葉煎劑1g/kg腹腔注射可明顯延遲士的寧所致小鼠驚厥出現時間,表明其有鎮靜、抗驚厥作用。

3、抗腫瘤作用:黃花夾竹桃苷(TS)0.05-0.14μg/mll體外對肝癌細胞SMMC-7721、胃癌細胞SGC-7901和宮頸癌細胞HeLa的Na+,K+-ATP酶活性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腫瘤的機制之一。

4、滅殺釘螺:0.01%,0.05%,0.10%和0.25%4個濃度夾竹桃葉水浸液均能浸殺釘螺,配合楓楊葉與土大黃全草可提高滅螺效果。

5、其他作用:夾竹桃葉浸劑及醇提取液對大鼠和豚鼠均有顯著利尿作用。紅花夾竹桃含糖苷的提取物對大鼠子宮有催產作用,對小鼠則可引起流產,所含粗多糖對有絲分裂和巨噬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有興奮作用,在腫瘤壞死因子試驗中亦呈現免疫興奮作用。

毒理作用

貓靜滴夾竹桃苷的毒性反應主要是噁心、嘔吐,多數貓在給藥後尿量增多,精神呈抑制狀態,活動減少,嗜睡,食慾不振,嚴重者發生驚厥而死亡。麻醉犬(體重8kg)靜滴1:20000夾竹桃苷1ml/min,8min後,先發生心率減慢、血壓略有升高,繼續靜滴,12min後心縮不規則,20min後發生傳導阻滯,心率卻逐漸增加,42min時心跳停止於舒張期。

相關論述

1、《嶺南採藥錄》:“墮胎,通經。”

2、《廣西中藥志》:“(葉)有強心作用。民間用新鮮葉治跌打。”

3、《湖南藥物志》:“通利關節。主治心臟病,心力衰竭。”

4、《雲南中草藥》:“祛風解痙,殺蟲。”

5、《青島中草藥手冊》:“強心利尿。主治心臟病,心力衰竭,水腫。”

6、《全國中草藥彙編》:“祛痰殺蟲。主治癲癇,外用治甲溝炎,斑禿。”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心力衰竭:夾竹桃葉粉末0.1g,加等量小蘇打,裝入膠囊。成人量:每日0.25-0.3g,分3次口服。症狀改善後改為維持量,每日0.1g。(《福建藥物志》)

2、治哮喘:夾竹桃葉7片,粘米1小杯。同搗爛,加片糖煮粥食之,但不宜多服。(《嶺南採藥錄》)

3、治癲癇:(白花夾竹桃)小葉3片,鐵落60g。水煎,日服3次,2天服完。(《雲南中草藥》)

4、治化膿性感染:三季紅鮮葉適量,搗成糊狀,外敷患處,覆以紗布,再用橡皮膠貼牢,每日更換1-3次。伴有全身發熱及有敗血症預兆者,同時用其他方法聯合治療。[《中草藥通訊》1977,(5):35]

5、治斑禿:夾竹桃老葉(11-12月雨後採),陰乾,研末,過篩,裝有色瓶內,用乙醇泡浸1-2星期,配成10%酊劑外搽。(《全國中草藥彙編》)

6、治禿瘡,頑癬:夾竹桃花曬乾研細末,加等量枯礬末和勻,以茶油調搽患處。(《安徽中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對2-3年生以上的植株,結合整枝修剪,採集葉片及枝皮,曬乾或炕幹。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葉窄披針形,長可達15cm,寬約2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稍反捲,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主脈於下面凸起,側脈細密而平行;具葉柄。厚革質而硬。氣特異,味苦,有毒。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夾竹桃科夾竹桃屬植物夾竹桃。

形態特徵

常綠直立大灌木,高達5m。枝條灰綠色。葉3-4枚輪生,下枝為對生,葉柄扁平,長5-8cm;葉片窄披針形,長11-15cm,寬2-2.5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葉緣反捲,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有多數窪點,側脈密生而平行,每邊達120條,直達葉緣。頂生聚傘花序;著花數朵;苞片披針形;花萼5深裂,紅色,內面基部具腺體;花芳香;花冠深紅色或粉紅色,單瓣或重瓣,花冠筒內被長柔毛,花冠裂片5,倒卵形;副花冠鱗片狀,先端撕裂;雄蕊5,著生於花冠筒中部以上,花絲短,被長柔毛,花葯箭頭狀,與柱頭連生,基部具耳,藥隔延長呈絲狀;無花盤;心皮2,柱頭近圓球形。蓇葖果2,平行或並連,長圓形,兩端較窄,長10-23cm,綠色,無毛,具細縱條紋。種子長圓形,褐色,種皮被鏽色短柔毛,先端具黃褐色絹質種毛。花期幾乎全年,果期一般在冬、春季。栽培很少結果。

分佈區域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尤以南方為多。

生長見習

喜溫暖溼潤、陽光充足的氣候,較能耐乾旱,不耐寒,具耐鹼性,多生長於低海拔地區。

繁殖方式

扦插或壓條繁殖,通常多以扦插育苗為主。

栽培技術

春季選取健壯枝條,截成15-20cm長的插條,將其1/3-1/2插入苗床中,保持溼度,在16-18℃下生根,待成活後移栽。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