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喝什麼湯養肝

  秋季養肝吃什麼好呢?小編建議秋季養肝首選喝湯。喝湯也能喝出好肝臟,那麼煲什麼湯對肝好呢?

  秋季喝什麼湯養肝

  1、天麻魚頭湯

  材料:雄魚頭一個、天麻50g、食鹽、蔥、姜、蒜、料酒少許。

  做法:用清水洗淨魚頭,除去魚鰓內汙物並切為兩邊,天麻洗淨切段用清水泡軟後瀝乾水備用;燒紅鍋,加入油,爆香薑片,放少許料酒,倒入魚頭,煎去除魚腥,約1~2分鐘後取出待用。注清水於燉盅內,先放魚頭於盅底,之後放入天麻,使水沒過,隔水燉至水沸時,改用中至慢火,燉1~2個小時,再放入適量食鹽便成。

  功效:《本草綱目》記載“天麻,乃肝經氣分之藥”。中醫認為天麻性辛、溫,入肝經,食用後對人體健康能起補腦、平肝息風、祛風除溼的功效。天麻魚頭湯,益氣養肝,治眩暈頭痛。

  2、枸杞豬肝湯

  材料:枸杞子50克,豬肝400克,生薑2片,鹽少許。

  做法:清水洗淨枸杞子。豬肝、生薑分別用清水洗乾淨。豬肝切片,生薑去皮切2片。先將枸杞、生薑加適量清水,猛火煲30分鐘左右。改用中火煲45分鐘左右,再放入豬肝。待豬肝熟透,加鹽調味即可。早晚各一次。

  3、鯽魚赤小豆湯

  材料:花生米200克,赤小豆120克,鯽魚1條。

  做法:將花生米、赤小豆分別洗淨,瀝去水分;鯽魚剖腹去鱗及肚腸;一起放入大碗中,加料酒、精鹽少許,用大火隔水蒸燉,待沸後,改用小火燉至花生爛熟即可。

  功效:有健脾、利水、消腫功效,多用於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保健。

  4、豆腐泥鰍湯

  材料:豆腐2塊、泥鰍300克、生薑2片。

  做法:豆腐漂洗淨,切小塊;泥鰍用鹽或溫水洗去黏液,再洗淨,去髒雜,慢火煎至微黃,並濺入少許清水。在鑊中加入清水1250毫升5碗量)和姜,滾沸後,下泥鰍,滾至熟,再下豆腐,滾後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養肝的食物有很多種,富含蛋白質的食材是首選。豆腐富含植物蛋白質、鈣質,泥鰍健脾益氣,泥鰍豆腐湯可治小兒盜汗。

  5、枸杞羊肝湯

  材料:羊肝100克、草菇20克、胡蘿蔔5克、生薑1小塊、杜仲10克、枸杞5克、何首烏5克。

  做法:生薑、胡蘿蔔、草菇洗淨均切薄片。三味中藥用冷水浸泡、洗淨備用。羊肝洗淨切厚片,加入生薑片、料酒,拌勻醃10分鐘,再放入沸水燙一下,撈出洗淨。用杜仲、何首烏和骨頭事先熬好高湯,再放入生薑片、胡蘿蔔片、草菇片、精鹽、枸杞和羊肝片一起燒開。加入白胡椒粉,燉煮約10分鐘即可出鍋。

  功效:能夠養肝明目,益精補血。用於慢性肝炎,見目昏、耳鳴、肝腎虛弱患者。

  6、參芪兔肉湯

  材料:黃芪、黨參、杞子各15克中藥店有售),兔肉400~500克,生薑4片。

  做法:各物洗淨。藥材稍浸泡;兔肉切塊,置有姜酒的沸水中稍滾沸片刻,再洗淨即“汆水”)。一起下燉盅,加熱開水1250毫升約5碗量),加蓋隔水燉約3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鹽。

  功效:養肝、強身健體、補氣血,促進肝病恢復,有強身健體、養肝護肝之功效。

  7、雲苓澤瀉老母雞湯

  材料:雲苓30克,澤瀉、雞內金各10克中藥店有售),老母雞1只,生薑3片。

  做法:各藥物稍浸泡,洗淨。老母雞宰洗淨,去髒雜、尾部,並去雞皮。一起與生薑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

  功效:有健脾養肝、滲溼利水的功效,又為肝硬化的藥膳湯飲。

  8、歸杞甲魚湯

  材料:當歸、枸杞各10克,熟地、麥冬、女貞子、山藥、陳皮各6克,甲魚1只。

  做法:將甲魚去頭雜、洗淨切塊、諸藥布包,加水同燉爛熟後,去藥包,加蔥、姜、椒、鹽等調料服食。

  功效:可滋陰補腎,適用於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所引起的脅肋隱痛、頭暈目眩、口咽乾燥、潮熱心煩、手足心熱、腰膝痠軟、鼻衄牙痛、失眠多夢等症。

  9、菠菜滾雞蛋湯

  材料:菠菜400克、雞蛋2~3個、紅棗3個、生薑3片。

  做法:菠菜洗淨;紅棗去核、切片。在鑊中下清水1250毫升約5碗量)和姜、紅棗片,武火滾沸後下菠菜,至剛熟時,打入雞蛋,片刻後下鹽和少許油便可。

  功效:中醫認為菠菜能通腸胃、開胸膈、潤腸燥、降血壓、補血和解酒毒。雞蛋被認為“功同阿膠”,菠菜滾雞蛋湯鮮美清潤可口,有養肝、益氣、健胃之功,且為價廉物美的家庭素湯,又男女老少皆宜。

  10、西紅柿鴨蛋湯

  材料:西紅柿、鴨蛋、蔥。

  做法:鴨蛋個頭大,一個就夠了。將鴨蛋打散,西紅柿切細,蔥切細家裡沒大蔥了,小蔥一樣)。熱鍋涼油,上蔥炒香。下西紅柿煸炒,炒到西紅柿成醬樣。西紅柿炒成醬樣。下涼開水,據所要湯的多少加,大火燒開,中火煮3-5分鐘。最後將打散的蛋液慢慢倒入湯中,選開的地方倒,雞蛋煮熟後即可。

  功效:西紅柿富含vc,番茄紅素。肝功不正常者可常吃西紅柿鴨蛋湯,有滋陰功效,可作為肝炎患者的日常膳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