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漿草 - 中藥材

牛奶浆草,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牛奶浆草EuphorbiasieboldianaMorr.etDecne的根皮。分布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等地。具有利尿逐水之功效。用于膨胀水肿,水结胸证。

功效作用

功能

利尿逐水。

主治

用於膨脹水腫,水結胸證。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裝入膠囊,2.4-4.5g。

注意事項

本品藥力峻猛,且對消化道有刺激性,心力衰竭,食管靜脈曲張和體柔者及孕婦、新產婦禁服。裝入膠囊服可減輕副反應。

藥理作用

1、利尿作用。

2、導瀉作用。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逐水消腫。主治血吸蟲病腹水,全身水腫,胸腔積液。”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吸血蟲病腹水:牛奶漿草根皮適量,研細粉,裝入膠囊,每晨空腹吞服2.4-4.5g。5-10天為1療程。(《全國中草藥彙編》)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冬、春二季採挖,將鮮根洗淨,放清水中泡1小時左右,取出,颳去黑色外皮,取二層皮,棄去木心,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大戟科植物牛奶漿草。

形態特徵

牛奶漿草又名:馬蹄葉大戟、鉤腺大戟、長角大戟、黃土大戟、粉柄大戟、錐腺大戟、長圓葉大戟、土大戟、康定大戟。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較粗狀,基部具不定根,長10-20釐米,直徑4-15毫米。莖單一或自基部多分枝,每個分枝向上再分枝,高40-70釐米,直徑4-7毫米。葉互生,橢圓形、倒卵狀披針形、長橢圓形,變異較大,長2-5(6)釐米,寬5-15毫米,先端鈍或尖或漸尖,基部漸狹或呈狹楔形,全緣;側脈羽狀;葉柄極短或無;總苞葉3-5枚,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5-2.5釐米,寬4-8毫米,先端鈍尖,基部近平截;傘幅3-5,長2-4釐米;苞葉2枚,常呈腎狀圓形,少為卵狀三角形或半圓形,變異較大,長8-14毫米,寬8-16毫米,先端圓或略呈凸尖,基部近平截或微凹或近圓形。花序單生於二歧分枝的頂端,基部無柄;總苞杯狀,高3-4毫米,直徑3-5毫米,邊緣4裂,裂片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內側具短柔毛或具極少的短柔毛,腺體4,新月形,兩端具角,角尖鈍或長刺芒狀,變化極不穩定,以黃褐色為主,少有褐色或淡黃色或黃綠色。雄花多數,伸出總苞之外;雌花1枚,子房柄伸出總苞邊緣;子房光滑無毛;花柱3,分離;柱頭2裂。蒴果三稜狀球狀,長3.5-4.0毫米,直徑4-5毫米,光滑,成熟時分裂為3個分果爿;花柱宿存,且易脫落。種子近長球狀,長約2.5毫米,直徑約1.5毫米,灰褐色,具不明顯的紋飾;種阜無柄。花果期4-9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田邊草叢、郊野、山坡等陰溼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