硨磲 - 中藥材

砗磲,中药名。为砗磲科砗磲属动物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 Lamarck、长砗磲T.elongataLamarck[T.(Chamestrachea)maxima(Roxling)]等同属动物的贝壳。具有安神,解毒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安,失眠多梦,蜂虫螫伤。

功效作用

功能

安神,解毒。

主治

心神不安,失眠多夢,蜂蟲螫傷。

用法用量

內服:磨粉,5-15g。

化學成分

長硨碟含蛋白質,凝集素;腎含含砷核苷:5'-脫氨-5'-二甲基胂基腺嘌呤核苷,(2S)-3-[5-脫氧-5-(二甲基胂氧基)-β-D-呋喃核糖氧基]-2-羥基丙基硫酸氫酯。

相關論述

1、《海藥本草》:“主安神,解諸毒藥及蟲螫,以玳瑁、車磷等同,以人乳磨服。”

2、《藥性纂要》:“點目去翳。”

3、《中國藥用海洋生物》:“鎮驚,安神,解毒。用於心神不安,蟲螫。”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腹內癥瘕、積塊、血瘀等腫瘤性疾病:硨磲殼煅燒,醋淬為丸,日服15-20g。

2、治有熱毒症狀的大腸癌和肺癌:硨磲殼50g,山豆根6g,敗醬草30g,三七粉3g,前三味水煎,取藥液衝三七粉內服。(1、2方出自《海藥掇英》)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四季均可捕捉,捕得後,取殼,曬乾。

植物學資訊

生長環境

1、鱗硨磲:生活於潮間帶珊瑚礁間。2、長硨磲:生活於淺海珊瑚礁間,在潮間帶低潮線附近積水處亦可見到。

動物學資訊

動物屬種

硨磲科硨磲屬動物鱗硨磲、長硨磲等同屬動物。

形態特徵

1、鱗硨磲:貝殼卵圓形,厚重堅實,殼長約200mm,殼高約130mm,殼寬約136mm。兩殼大小相等,兩側亦近等。殼頂位於背緣中央,殼頂前方有一長卵形的足絲孔,孔邊緣具有肋狀突起若干條,近殼頂的大而突出,排列緊密,向前端漸稀不清。殼背緣稍平。外韌帶黃褐色,長約為具殼後半部的3/4,殼表黃白色,生長線細密,具有4-6條強大的放射肋,肋上有寬而翹起的大鱗片,肋間溝內又有寬的放射肋紋數條。肋與溝使腹緣彎曲呈波狀。於殼頂附近常因磨損而使鱗片脫落。殼內面白色,具有光澤,鉸合部長,左殼有主齒及後側齒各1枚;右殼有主齒1枚及並列的後側齒2枚。後閉殼肌痕卵圓形,位於殼中部。外套痕明顯,生活時外套膜緣紅褐色。2、長硨磲:貝殼長卵圓形,殼極堅厚,一般殼長約170mm,殼高約90mm,寬與高近等。兩殼大小相似。前端突出,延長;後端短。殼頂前方中凹,為長卵圓形的足絲孔,孔周緣有排列稀疏的齒狀突起,殼背緣斜。韌帶黃褐色,長几達腹緣。殼表黃白色,具有自頂部直達腹緣而向前方斜走的強大鱗狀放射肋5-7條,肋寬顯著大於肋溝。近殼頂部放射肋的鱗片低伏,多呈覆瓦狀排列;近腹緣的鱗片較突起,腹緣呈弓形彎曲。殼內面白色,邊緣淡黃色,具光澤,並有與殼表放射肋相應的凹溝。鉸合部長達末端,左殼有主齒及後側齒各1校;右光有主齒1枚及並列的後側齒2枚。後收足肌痕與閉殼肌痕近相等。外套痕明顯。生活時外套膜邊緣為藍色。

分佈區域

1、鱗硨磲:我國分佈於南海,如海南、西沙群島等沿海。2、長硨磲:分佈同上種。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