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葉鱗始蕨 - 中藥材

团叶鳞始蕨,中药名。为鳞始蕨科鳞始蕨属植物团叶鳞始蕨Lindsaeaorbiculata(Lam.)Mett.的全草。植物团叶鳞始蕨,分布于我国台湾、福建(武夷山以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东南部到达云南南部,热带亚洲各地及澳洲都有分布。具有清热解毒,止血之功效。主治痢疾,疮疥,枪弹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止血。

主治

痢疾,瘡疥,槍彈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苦、性涼。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及鎮痛的功效。用於槍彈傷、痢疾、瘡疥等。”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痢疾,團葉鱗始蕨30g,馬齒莧15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2、治槍彈傷,團葉鱗始藏鮮草搗爛外敷。(《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全草,洗淨,鮮用或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根狀莖圓柱形,表面密生紅棕色狹小的鱗片,其下著生眾多灰褐色鬚根。葉柄長5~11㎝,慄褐色,上面有溝,下面稍圓。光滑;葉片長條狀披針形,長15~20㎝,1.5~2㎝,一至二回羽狀,紙質,灰綠色;葉軸禾稈色,有四稜,羽片有短柄,團扇形,基部內緣凹入,下緣平直,外緣圓而有不整齊的尖牙齒,葉脈多回二叉,扇形;孢子囊群生於小脈頂端的連線脈上。靠近葉緣,連續分佈;孢子囊蓋線形、棕色,有細齒牙。質韌,氣微,味淡、微苦。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鱗始蕨科鱗始蕨屬植物團葉鱗始蕨。

形態特徵

植物團葉鱗始蕨,別名團葉陵齒蕨《中國植物誌》。為植株高達30釐米。根狀莖短而橫走,先端密被紅棕色的狹小鱗片。葉近生;葉柄長5~11釐米,栗色,基部近慄褐色,上部色澤漸淡,上面有溝,下面稍圓,光滑;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5~20釐米,寬1.8~2釐米,一回羽狀,下部往往二回羽狀;羽片20~28對,下部各對羽片對生,遠離,中上部的互生而接近,開展,有短柄;對開式,近圓形或腎圓形,長9毫米,寬約6毫米,基部廣楔形,先端圓,下緣及內緣凹入或多少平直,外緣圓形,在著生孢子囊群的邊緣有不整齊的齒牙,在不育的羽片有尖齒牙;在二回羽狀植株上,其基部一對或數對羽片伸出成線形,長可達5釐米,一回羽狀,其小羽片與上部各羽片相似而較小。葉脈二又分枝,小脈20條左右,緊密,下面稍明顯,上面不顯。葉草質,幹後灰緣色,葉軸禾稈色至棕栗色,有四稜。孢子囊群連續不斷成長線形,或偶為缺刻所中斷;囊群蓋線形,狹,棕色,膜質,有細齒牙,幾達葉緣。

分佈區域

分佈於我國臺灣、福建(武夷山以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四川東南部到達雲南南部,熱帶亞洲各地及澳洲都有分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1100米的溪邊林下或石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