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竹葉石膏湯《辨證錄》 - 方劑

人参竹叶石膏汤,中医方剂名。出自《辨证录》卷六。具有清热泄火,益气养阴,清胃生津之功效。主治①《辩证录》:阳明火起发狂,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妄言。②《石室秘录》:胃中有火,大渴饮水,有汗如雨。

  • 名称:人参竹叶石膏汤《辨证录》
  • 出处:《辨证录》卷六
  • 功用:清热泄火,益气养阴,清胃生津
  • 主治:①《辩证录》:阳明火起发狂,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妄言。②《石室秘录》:胃中有火,大渴饮水,有汗如雨

組成

人參五錢(15g),石膏一兩(30g),麥冬一兩(30g),竹葉三百片(9g),知母三錢(9g),甘草一錢(3g),糯米一撮(30g)。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溫服,一日兩次。

功用

清熱洩火,益氣養陰,清胃生津。

主治

①《辯證錄》:陽明火起發狂,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見妄言。

方義

此乃清·陳士鐸所制,為陰陽火起發狂,腹滿不得臥。面赤面熱,妄見妄言的證治而設。本方由竹葉石膏湯去半夏,加知母而成,內含白虎湯和竹葉石膏湯方義。諸症乃胃火不止,上炎犯心所致,治宜治心火者,必先洩胃火也。故以白虎湯清熱洩火,生津止渴;竹葉石膏湯清熱益氣養陰;因無胃氣上逆之證,故去半夏;蓋胃火甚,傷陰耗液,而非餘熱未盡可比,故加知母清熱滋陰,以成白虎湯之義。諸藥相合,共奏清熱洩火,益氣養陰之功。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辨證錄》:“人參五錢,石膏、麥門冬各一兩,竹葉三百片,知母三錢,甘草一錢,糯米一撮。水煎服。治陰陽火起發狂,腹滿不得臥,面赤面熱,妄見妄言者。”方論選錄《湯頭歌》:“暑月溼盛,溼盛則相火不易下降,而暑氣上騰,清肺即以去溼,去溼即以降暑。暑氣亦熱氣,特以相火為中氣之本,故暑病皆是虛證,與熱之病實不同,事實上顯明易判者也。謂暑病為虛證則可,謂暑病為陰證則無是理。惟相火不降,下焦之火無根,有陰寒腹痛洩利者,則寒霍亂之屬非可日陰暑也。暑雖是熱,但只有虛無實,所以《金匱》治暑,用人參竹葉石膏湯,仍清肺與大補中氣而已。”《景嶽全書》:“夏月卒倒,忽患非風抽搐等證,此熱傷氣而然.即今人之所謂暑風也;氣虛者,宜用參芪、或十味香薷飲亦可;若多煩渴者,宜生脈散、或人參竹葉石膏湯;若火獨盛者,宜瓜水、綠豆飲、或用芩連之屬暫解其熱。”《辨證錄》:“陽明火起發狂,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見妄言,人皆謂內熱之極也。然而陽明屬土,而不屬火,何以火出於土,謂是外邪之助乎?既非暑氣之侵,又非寒氣之變,乃一旦火起,以致發狂,人多不解。不知土中之火,乃心中之火也,心火起而陽明之火翕然而發。陽明胃經乃多氣多血之府,火不發則已,一發而反不可制,往往捲土而來,火焰升騰,其光燭天,而旁且延燒於四境,有不盡不已之勢,非惟焚盡於胃,而且上燒於心。心君不寧,且有下堂而走者,神既外越,自然妄有所見;既有妄見,安能止其妄言,此嚴語之所以生也。然則陽明之火,乃內因而成,非外邪所致也。治法宜與傷寒之狂、傷暑之狂俱不可同日而論矣。然而陽明之火,其由來雖有內外之殊,而治陽明之火,其方法實無彼此之異。必須急滅其火,以救燎原之勢,而不可因循觀望,長其火焰之騰,以致延燒各臟腑也。方用人參竹葉石膏湯治之。”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