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藥 - 中藥材
蛾药,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艾叶火绒草Leontopodiumartemisiifolium(Levl.)Beauv.的根。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风热咳嗽,扁桃体炎,咽喉炎。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
主治
風熱咳嗽,扁桃體炎,咽喉炎。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每次1-2g。外用:適量,研末吹喉。
注意事項
孕婦禁服。
相關論述
《雲南中草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主治扁桃體炎,咽喉炎。”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蛾藥根研粉,用粉直接吹患處。每天3次,每次5分。重者可同時內服,每天3次,每次5分。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挖,除去莖葉,洗淨,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菊科植物艾葉火絨草。
形態特徵
艾葉火絨草,又名多枝火絨草。木質草本,根狀莖粗壯,有數個簇生的花莖和與花莖同形的不育莖。莖直立,具腋芽,不分枝,或一年莖橫臥而基部有直立的分枝,高25-60釐米,有時達1米,木質,常大部宿存,或二年生枝從腋芽發出密生的長分枝(根據記載),被短或長達1毫米的汙褐色頭狀粘質的腺毛,有時上部還有白色蛛絲狀毛,全部有葉,節間長1-1.5釐米,或上部節間達3-6釐米,下部葉漸小,在花期枯萎宿存。葉開展,披針形或長披針形,長2-5稀7釐米,寬0.3-0.7稀1毫米,頂端尖或漸尖,有細長尖頭,基部稍狹,有小耳,無柄,下部葉有時擴大而半抱莖,邊緣平,或波狀皺縮,上面綠色,被疏短腺毛,多少有蛛絲狀毛,下面除稀疏的腺毛外還被有厚密的白色茸毛。苞葉多數,披針形,兩面被白色密茸毛,較花序長2.5-4倍,開展成密集的徑約3-6釐米的苞葉群,或與較長的花序梗合著而開展成疏散傘房狀,徑達10釐米的復苞葉群。頭狀花序徑4-7毫米。總苞長4-5.5毫米,被白色密茸毛;總苞片約3層,頂端無毛,露出毛茸之上。小花異形,有較少的雌花,或雌雄異株。花冠長約3毫米;雄花花冠管狀漏斗狀,有披針形裂片;雌花花冠絲狀。冠毛白色,雄花冠毛上端較粗厚,有細齒;雌花冠毛絲狀,下部有疏齒。不育的子房和瘦果被短粗毛。花期8-9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3000m的草坡、牧場、雜木林邊緣或山谷溪岸邊。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