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草 - 中藥材

北风草,中药名。为唇形科绣球防风属植物白绒草Leucas mollissima Wall.的全草。具有清肺,明目,解毒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目赤青盲,乳痈,湿疹,跌打损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明目,解毒。

主治

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目赤青盲,乳癰,溼疹,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至60g。外用:鮮品搗敷。

相關論述

1、《雲南中草藥》:“清肺止咳。主治感冒發熱、百日咳、肺炎、支氣管炎、咳嗽、小兒疳積、骨折、跌打損傷。”

2、《全國中草藥彙編》:“外用治癤腫,乳腺炎。”

3、《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祛風明目,解瘡毒。用於風熱目赤腫痛,青盲,瘡腫,面板癢疹。”

4、《福建藥物志》:“清熱解毒,利咽止咳。主治咽喉腫痛,慢性腎孟炎,關節痛,痢疾,遺精,前列腺炎,乳腺炎,白帶,蛀牙痛,痔瘡,稻田性皮炎,癰疽。”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面板溼疹:北風草60g,排風藤60g。煎水外洗。(《四川中藥志》1982年)

2、治慢性腎盂腎炎:白絨草20g,銀杏20粒。水煎服。

3、治白帶:白絨草、鮮白扁豆根各20g,銀杏20粒。水煎服。

4、治癰疽,乳腺炎:白絨草、一枝黃花各30g,酒水各半,燉服;另取鮮白絨草、一枝黃花各適量,搗爛加熱,敷患處。(2-4方出自《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7-9月採收,曬乾或鮮用。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莖呈方柱形,有分枝,長約50cm,有絨毛狀長柔毛。葉對生,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形,長1.5-4cm,邊緣具鋸齒,兩面密被短絨毛。輪傘花序,苞片較少,條形;花事筒狀,外表面密被柔毛,花冠筒狀唇形,多幹縮。小堅果卵狀三稜形。氣微,味淡。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唇形科繡球防風屬植物白絨草。

形態特徵

白絨草,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50-100cm。莖纖細,多分枝,四稜形,有溝槽,被柔毛。葉對生;葉柄短,枝條上部葉近於無柄,密被絨毛;葉片卵圓形,長1.5-4cm,寬1-2.3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至心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紙質,兩面均密被柔毛狀絨毛。輪傘花序腋生,球狀,多花密集,苞片密被長柔毛,花萼管狀,萼口平截,呈10齒裂,齒呈長三角形,極短小,近於等大;花冠白色、淡黃色至粉紅色,冠簷二唇形,上唇直伸,盔狀,下唇開張,比上唇長1.5倍,呈3裂狀,中裂片最大,倒心形;雄蕊4,後對較短,花絲絲狀,花葯卵圓形,二室;花柱與雄蕊略等長,先端不等2裂。小堅果卵圓狀三稜形,黑褐色。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50-2000m的向陽灌叢、路旁、草地及溪邊等潤溼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