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金耳環 - 中藥材

土金耳环,中药名。为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山慈菇AsarumsagittarioidesC.F.Liang及红金耳环AsarumpetelotiiO.C.Schmidt的全草。植物山慈菇,分布于我国广西、广东;植物红金耳环,分布于我国云南南部,越南也有分布。具有祛风散寒,解毒止痛之功效。主治感冒,胃痛,牙痛,跌打损伤,蛇咬伤。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散寒,解毒止痛。

主治

感冒,胃痛,牙痛,跌打損傷,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或曬乾研末撒。

相關論述

《廣西民族藥簡編》:“治胃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惡瘡,山慈菇鮮品、五倍子適量,搗爛敷患處。(《實用瑤藥學》)

2、治無名腫毒,山慈菇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實用瑤藥學》)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末、秋初採挖,除去泥土,陰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山慈姑根莖粗短,上有數個碗狀莖痕,節間長0.5~1.5㎝;斷面淺紫褐色,略成角質狀。鬚根較長,叢生,直徑約3㎜;表面光滑,灰黃色,質脆,易折斷,斷面淺黃色。葉片展平後呈長卵形、寬卵形或近三角狀卵形,長15~25㎝,寬11~14㎝,先端漸尖,基部耳狀心形,兩側裂片外展,上面暗綠色,稀見毛。每花梗常兩花,灰褐色,花被裂片多掉落。氣芳香,味辛辣麻舌。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馬兜鈴科細辛屬植物山慈菇及紅金耳環。

形態特徵

1、山慈菇,又名巖慈菇。為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根叢生,稍肉質,直徑2~3mm。葉片長卵形、闊卵形或近三角狀卵形,長15~25cm,寬11~14cm,先端漸尖,基部耳狀心形或耳形,兩側裂片長6~11cm,寬4~6cm,通常外展,葉面深綠色,偶有云斑,葉背初具短毛,後毛逐漸脫落;葉柄長15~25cm;芽苞葉卵形,長約1cm,寬約5mm,邊緣有密生睫毛。花單生,每花枝常具2朵花,紫綠色,直徑2.5~3cm,花梗長約1.5cm,稀達6cm;花被管圓筒狀,長1.5~2.5cm,直徑7~12mm,喉部縊縮,膜環寬約2mm,內壁有縱行脊皺,花被裂片卵狀腎形,長10~14mm,寬12~18mm,基部有乳突皺褶區;藥隔伸出,錐尖或短舌狀;子房半下位,花柱離生,頂端2裂,柱頭側生。果卵圓狀,直徑10~15mm。花期11月至翌年3月。2、紅金耳環,為多年生草本,植株粗壯;根狀莖橫走,長達20cm以上,直徑約4mm,節間長達8cm,叢生多數細根。葉大,葉片長卵形、三角狀卵形或窄卵形,長13~21cm,寬6.5~13cm,先端長漸尖或漸尖,基部耳形或近戟形,兩側裂片通常外展,長可達7cm,寬達6cm,葉面無毛,葉背初沿脈有毛,後逐漸脫落,網脈明顯;葉柄長8~23cm;芽苞葉卵狀披針形,長約16mm,寬約5mm,邊緣密生睫毛。花綠紫色,直徑約4cm,花梗長3~5cm;花被管長管狀,長3~5cm,直徑1.5~2cm,中部以上稍縊縮再向外擴充套件,常向一側彎曲,花被裂片寬卵形,長約2cm,寬約2.5cm,頂端及邊緣紫綠色,中部有半圓形紫色部分,其下為多列扁平乳突,乳突下延至管內成疏離的縱列,至管的基部呈脊狀皺褶;藥隔伸出,短舌狀;子房近下位,花柱6,先端2叉狀,柱頭卵形,側生。花期2~5月。

分佈區域

1、山慈菇,分佈於我國廣西、廣東。2、紅金耳環,分佈於我國雲南南部,越南也有分佈。

生長環境

1、山慈菇,生於海拔960~1200m山坡林下或溪邊陰溼地。2、紅金耳環,生於海拔1100~1700m林下陰溼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