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心包炎怎麼治

細菌性心包炎是由於細菌感染所致的心包炎。由於近年來抗生素的應用,此病發病率逐漸減少。臨床症狀和體徵為發熱、血培養陽性、白細胞升高等。細菌性心包炎一旦確定,應規範抗感染治療。根據血液、心包積液培養,以及藥敏試驗選擇抗生素,必要時多種抗生素聯合使用,感染控制後繼續用藥兩週。嚴重者需切開排膿,同時針對病因解除心包壓塞以及對症治療,如臥床休息、適當止痛等。

細菌性心包炎較常見,發病率、死亡率均較高。急性起病,發病前常有感冒等前兆。有發熱,且為高熱,體溫超過38°C。可有寒顫。常見病菌為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如不及時治療,常有一些嚴重併發症。那麼,細菌性心包炎怎麼治?
一旦細菌性心包炎的診斷成立,除全身使用足量的抗生素外,仍應立即施行心包切開術因為全身抗生素治療及向心包腔內注入抗生素皆不能防止腔內膿液的形成,甚至可因大量心包積液而引起心臟壓塞,或因包裹性積膿形成而發展成縮窄性心包炎。對於有些稠厚的化膿性積液形成小腔需做廣泛的心包切開術達到充分引流以預防發生縮窄性心包炎。根據心包積液性質及血培養的結果或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敏感的抗生素,必要時需多種抗生素聯合使用。抗生素的劑量須足量、療程應充分,在感染控制後仍需維持2周。
針尖向上略向後,緊貼胸骨後面推進,穿刺時患者採取半臥位。此穿刺點對少量滲液者易成功,不易損傷冠狀血管,引流通暢,且不經過胸膜腔,故特別適用於化膿性心包炎以免遭汙染。
針尖向後向內推進,指向脊柱,穿刺時患者應取坐位。操作應注意無菌技術,針頭推進應緩慢,如覺有心臟搏動,應將針頭稍向後退,抽液不宜過快,在抽液後可將適量抗生素注入心包腔內。
到醫院就診,完善相關檢查:血常規、心包液抽取送細菌培養明確病原體、心電圖、胸片、心動超聲圖可明確心包積液。早期診斷。針對實驗室檢查選用敏感的足量抗生素,如針對鏈球菌可用青黴素、針對葡萄球菌可用頭孢類。必要時行心包切開引流,必須徹底引流,防止發生縮窄性心包炎。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