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藿香 - 中藥材

广藿香,中药名。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地上部分。具有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的功效。主治湿阻中焦之脘腹痞闷,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外感暑湿之寒热头痛,湿温初起的发热身困,胸门恶心,鼻渊,手足癣。

功效作用

功能

芳香化溼,和胃止嘔,祛暑解表。

主治

1、溼阻中焦證:藿香芳香醒脾,運化溼濁,為治療溼阻中焦證的常用藥物。

2、嘔吐:藿香微溫而不燥烈,無論寒、熱、虛、實的嘔吐皆可應用,然其芳香化溼,和胃止嘔,故對脾胃溼濁引起的嘔吐尤為適宜。

3、暑溼感冒及溼溫初起:藿香化溼和中,又能祛暑解表。

4、鼻淵,鼻流濁涕,不聞香臭:藿香辛散化濁以通鼻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鮮者加倍,不宜久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含漱,或浸泡患部;或研末調敷。藿香葉偏於解表,藿香梗偏於和中止嘔。

注意事項

陰虛者禁服。

化學成分

1、莖葉揮發油含廣藿香醇、西車烯、α-愈創木烯、δ-愈創木烯即α-布藜烯、α-廣藿香烯、β-廣藿香烯、廣藿香酮,還含β-愈創木烯、β-欖香烯、β-丁香烯、δ-蓽澄茄烯及廣藿香二醇。

2、地上部分含揮發性小分子成分:乙酸甲酯、3-甲基丁酮、3-甲基3-丁烯酮,黃酮類成分:藿香黃酮醇、商陸黃素、芹菜素、鼠李素、芹菜素-7-O-葡萄糖甙及芹菜素-7-O-β-D-(6″-對-香豆醯)-葡萄糖甙。

藥理作用

1、抑菌作用:廣藿香酮體外對白色念珠菌、新型隱球菌、黑根黴菌等真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甲型溶血性鏈球菌等細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廣藿香葉鮮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桿菌的生長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鮮汁滴耳(4滴/次,每日3次)能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的急性實驗性豚鼠外耳道炎。廣藿香酮能抑制青黴菌等黴菌的生長,可用於口服液的防腐。

2、鈣拮抗作用:廣藿香水提物對高鉀引起的離體豚鼠結腸帶收縮有明顯抑制,表明其有鈣拮抗作用,3×10-4g/ml,抑制率為17%,30×10-4g/ml時,抑制率達91%。有效成分為廣藿香醇,其鈣拮抗作用的拮抗引數(PA2)值為5.95,IC50為4.7×10-5mol/L。廣藿香醇對Ca2+引起的大鼠主動脈條的收縮,也與維拉帕米相似,具有劑量依賴性拮抗作用。

相關論述

1、《名醫別錄》:“療風水腫毒,去惡氣,療霍亂心痛。”

2、《本草圖經》:“治脾胃吐逆,為最要之藥。”

3、《湯液本草》:“溫中快氣。飲酒口臭,上焦壅熱,煎湯漱口。”

4、《本草述》:“散寒溼、暑溼、鬱熱、溼熱。治外感寒邪,內傷飲食,或飲食傷冷溼滯,山嵐瘴氣,不伏水土,寒熱作瘧等症。”

5、《醫林纂要·藥性》:“補肝和脾,瀉肺邪之清冷,舒胸膈之熱鬱。”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溼困脾胃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溏薄者,配蒼朮、厚朴、陳皮等以化溼行氣健脾,如《局方》不換金正氣散。

2、治脾胃溼濁引起的嘔吐,配半夏、丁香以化溼和中,降逆止嘔,如《聖濟總錄》香半夏湯;若偏溼熱者,配黃連、竹茹以清熱化溼,和胃止嘔;若宿食積滯之嘔吐,用其寬中快氣,可與神曲、山楂、麥芽等消食藥相伍;脾虛氣滯而嘔吐者,配人參、橘紅,以益氣和中止嘔,如《脾胃論》藿香安胃散;至於氣鬱溼阻的妊娠嘔吐,配砂仁、紫蘇等順氣安胎藥同用。

3、治暑月外感風寒,內傷溼冷,見寒熱頭痛,胸脘痞悶,腹痛吐瀉的暑溼感冒,輕者,配化溼解暑的佩蘭同用,或用其鮮品與薄荷泡茶飲;重者,配紫蘇、陳皮、厚朴等以解表化溼,行氣和中,如《局方》藿香正氣散。

4、治溼溫初起,邪在氣分,溼重於熱,症見發熱身困,胸悶噁心者,用其宣散透邪,醒脾化溼,配厚朴、半夏、茯苓等化溼藥同用,如《醫原》藿樸夏苓湯;溼熱並重,身熱睏倦,尿赤便秘者,配連翹、黃芩、滑石、茵陳等清熱利溼藥,如《醫效秘傳》甘露消毒丹。

5、治鼻淵,鼻流濁涕,不聞香臭。藿香辛散化濁以通鼻竅,常與苦寒清熱的豬膽汁為丸服,亦可與宣通鼻竅藥伍用以提高療效。

6、治手癬、足癬,配大黃、黃精、皂礬以醋浸後外用,有較好的祛溼止癢作用。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枝葉茂盛時採割,日曬夜悶,反覆至幹。

炮製方法

1、廣藿香:取原藥材,除去殘根老莖及雜質,先抖下葉,篩淨另放,將莖洗淨,潤透切段,低溫乾燥或曬乾。再與葉混勻。

2、廣藿香梗:取藿香老梗,除去雜質,洗淨,撈出,悶潤至透,切斜片,低溫乾燥或曬乾。

3、廣藿香葉:取藿香揀淨雜質,去梗取葉,篩去灰屑。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唇形科刺蕊草屬廣藿香。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30-60cm。直立,分枝,被毛,老莖外表木栓化。葉對生;葉柄長2-4cm,揉之有清淡的特異香氣;葉片卵圓形或長橢圓形,長5-7-10cm,寬4-5-7.5cm,先端短尖或鈍圓,基部闊而鈍或楔形而稍不對稱,葉緣具不整齊的粗鈍齒,兩面皆被毛茸,下面較密,葉脈於下面凸起,上面稍凹下,有的呈紫紅色;沒有葉脈通走的葉肉部分則於上面稍隆起,故葉面不平坦。輪傘花序密集,基部有時間斷,組成頂生和腋生的穗狀花序式,長2-6cm,直徑1-1.5cm,具總花梗;苞片長約13mm;花萼筒狀;花冠筒伸出萼外,冠簷近二唇形,上唇3裂,下唇全緣;雄蕊4,外伸,花絲被髯毛。花期4月。我國產者絕少開花。

分佈區域

我國福建、臺灣、廣東、海南與廣西有栽培。原產菲律賓等熱帶亞洲。

生長見習

喜高溫溼潤氣候,以年平均氣溫24-25℃最適宜生長,氣溫降至17℃以下,生長緩慢,植株能耐0℃短暫低溫。雨量要充沛,分佈均勻,要求年降雨量1600-2400mm。喜陽光,但在苗期和定植初期必須適度廕庇,一旦長出新根和新葉後即去掉廕庇。遇颱風時枝葉易折斷。以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砂壤土栽培為宜。

繁殖方式

用扦插繁殖,生產上採用直插法和插枝育苗移栽法。

栽培技術

1、直插法:宜選溫暖多雨季節,如海南省,一般在9-10月,選生長旺盛,粗壯、節密,生長期4-5個月的植株,取中部莖的側枝,長20-30cm,具6-7個節,下部3-4節褐色木栓化,用手將枝條自莖上輕輕折下,使插枝附有部分主莖的韌皮組織。採苗時一般自莖基部逐層分次向上採取,每隔15-20d採1次。採下的苗應置於陰涼處,並要隨採隨種。

2、插枝育苗:即將鮮枝條插於苗床上,待長根後再移栽大田。其方法及時間與直插法同。枝條插在苗床後,早上搭棚遮蔭,晚上揭開,冬季應晝夜搭棚防霜害。每日早晚各澆水1次。插後10d左右髮根。可施稀人糞水3-4次,20d後除去廕庇物,1個月後即可定植。定植應在溫暖溼潤季節,廣州郊區宜4月上旬,湛江地區在3-5月,四川在8-9月,海南可在7-8月及9-11月;一般採用斜插法,將苗的3/5斜插入土中,覆土壓實,按行株距50cm×40cm的三角形種植,植後隨即淋水,蓋草遮蔭。

病蟲防治

1、根腐病,可及時疏溝排水,挖除病株,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還有細菌性角斑病等。

2、地老虎,可人工捕殺或用毒餌誘殺(將麥麩炒香,用90%晶體敵百蟲30倍液拌潮)。

3、還有螻蛄、紅蜘蛛等為害。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